【观察巴塞尔】李苏桥:香港巴塞尔销售情况并非那么好
0条评论 2013-06-01 17:49:3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我相信至少有20%、30%的画廊是零销售

99艺术网:现在北京、上海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基地,在艺博会方面好像跟香港巴塞尔目前来讲差距还是挺大的,您觉得应该再从哪些方面继续做一些工作?

李苏桥:全球任何一个地区,他们的区域性的博览会、艺术博览会都没有办法跟巴塞尔博览会相比。原因很简单,我刚才讲巴塞尔是一个标准,其他的就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做,这个标准不是说一天、两天,十年、八年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要花很长时间去做,才能够吸引到足够的、有相当能量的画廊带来相当有水准的、相当肯定性的艺术品面对市场。这是两个完全不可以在同一个话题上来讨论的,在巴塞尔博览会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要把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搁到一边去,因为这是两回事情。我们做当代艺术的时间太短了,都没有那些画廊第二代参与的时间长,他们第二代可能都已经二、三十年了,他们的第一代爷爷奶奶那一辈更不要提了,这种审判是毫无意义的。

99艺术网:也不对等。

李苏桥: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一个新兴行业,这是传统行业。我们面对传统行业的时候必须要尊重历史,我们面对新兴行业可能会考虑创新,这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们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太嫩了。

99艺术网:我们能否从这次香港巴塞尔的盛况当中观看出来一些未来趋势呢?

李苏桥:香港巴塞尔的盛况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首先这种盛况都是一些无法用具体数据堆积起来的。谁能够清晰地以一个非常清晰的、刻薄的统计方式告诉大家哪些东西卖掉了,卖到什么样的价钱,没有。大家都是靠口口相传来评价巴塞尔销售的业绩。我也跟一些画廊主一起聊,觉得巴塞尔博览会主力画廊卖得还OK,也有很多西方画廊他们可能会对媒体喋喋不休,表示形势非常好,跟客户在接触或者认识很多客人,有销售,但是他们背后跟我讲的应该是实话,有一些是零销售。可能他们会觉得作品不对路,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好。当然他们来博览会可能卖一些,但是藏家和卖家有一个同样的反应,藏家会跟我说这个东西本来有机会在迈阿密买到,它们正好在这里,就来这里了,可以说是跟着东西来的。另外一点就是艺术圈都是这样的,我指的是市场这部分,都是习惯性的夸大作品的价值,同时也夸大自己销售的业绩。销售的作品应该是打折扣的,我不认为这次香港巴塞尔真正的销售情况会像媒体说的那样。中国画廊就更不要提了,比如长征空间卖了几件稍微大一点像样的作品,也无非是几十万美金的事情,也不会过一百万美元,这个对巴塞尔也不是什么值得感到兴奋的事情,其他大部分的画廊,包括四川也好、北京也好,广州也好,他们全卖了又怎么样,全卖了所有的作品能够抵得上里希特大抽象的一个角吗?也比不掉,所以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我相信巴塞尔博览会的情况,比如我们说250家画廊,25家画廊是销售业绩非常好的,好的形势,卖出了很大、很重要的作品,而且是多件,我相信至少有20%30%的画廊是零销售。当然这些画廊本身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作品,也有一些不太对路子的作品,大部分画廊,60%的画廊就是很一般的日子,当然有10%的画廊永远是媒体的焦点,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他们的销售业绩当然很重要,所以媒体都根据他们的对外宣传和报道的口径来报道,显得巴塞尔很热闹。  

编辑:王胤

声明:该文章为99艺术网原创文章,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或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