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要是去内地一定会在三亚办
99艺术网:据说,2014年巴塞尔会将香港艺博会剩余股份全部收购,这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没有一些影响?或者对香港方面?
李苏桥:第一,巴塞尔就是一个标准,它收购,股权的变更时间和结构性的变化都是一种对他们品牌和标准负责任的态度,我们不相信他们会做什么事情,巴塞尔博览会选择香港,其实我想你应该知道什么原因吧?巴塞尔博览会永远不可能把博览会放到纽约、柏林、伦敦,为什么?因为这样的博览会一定会放到文化的沙漠上或者相对的文化沙漠上,才可以使来的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在博览会上一圈圈地走。所以一个博览会入住一个城市,从某种角度来讲,经济或者是对现在文化的推进来讲是一个伟大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是这些博览会的业主们,是对你所面对的现成、已有文化一个根本的讽刺。巴塞尔最该去的地方应该是三亚,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我们做事情要去想,这个逻辑毫无问题,只不过是他们愿不愿意直白或者公开来说这个事情而已。我认识很多西方人,他们的判断很简单,如果香港有几个MOMA,几个古根海姆存在,就没有巴塞尔,很简单。
99艺术网:之前我采过总监问过他为什么选择香港,但是他给出的答案跟您说的完全不同。
李苏桥:因为你是媒体,我们是他们的哥们,当然不一样。这次巴塞尔本身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了困惑,尤其是创作上的困惑。据说华人世界和西方世界对当代艺术的价值观是不太相同的。例如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不像我们这样考虑问题,很多艺术家都去巴塞尔不管是观摩还是怎么样,他们会对自己创作的方式或者出发点,乃至整个艺术价值观发生一些变化。我是觉得如果今天我们在香港巴塞尔博览会上能够看到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因为我们还能够认识汉语拼音或者是中文,知道这个艺术家是谁、怎么样,知道他作品大概的模样,但是我们要换位去思考一下,比如你作为一个不懂得中国艺术的人,你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美国人很少来中国,跟中国没关系,我想他们也很困惑,因为他们在香港巴塞尔看不到特别清晰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我指的是从视觉上,巴塞尔博览会在不断地运营过程中真的会让很多艺术家丢掉他们作为中国艺术家的一个身份的表达,或者说他们会丢掉有价值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这样等于从根本上来讲巴塞尔希望起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作用,因为他把人给搞糊涂了,早期的艺术家尽管大家都有一些非议,不管是晓刚、老方、老岳、曾梵志、刘野、刘煒,他们都有特别清晰的中国艺术家的识别系统或者是体系。今天的艺术家不太好举例子,但是我想说张恩利、王兴伟等艺术家,你能够清晰和细致地来让一个不了解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和作品的人迅速地判断这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吗?当然这个不重要,但是如果说这样一种强烈的推广真的会对我们的创作有影响,这样一种可能繁荣的情况也许让我们会丢掉一些东西。这是我这次的一个体会之一,这也回到刚才你讲的所谓当代水墨的问题,当代水墨作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名词,其实它不能够比较清晰地把一类艺术家归拢到一起,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科学,但是我知道大家提出的是什么,我们就勉强认可假如存在当代水墨这样一个派别或者这样一个创作方式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同样的问题,就是说华人世界所喜欢的东西或者说我们觉得可以去读懂、理解、代表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延续的东西,西方人不是特别认,他们在搞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巴塞尔最终的结果就是他们来教育、改变,教育中国人掌握西方的艺术史,来改变中国人对艺术的判断,最后形成中国人和他们一致的想法,一致的品位,然后买同样的东西。这就是他们要干的事情,他们要教育我们、试图改变我们。
99艺术网:这个也是您比较担心的事情。
李苏桥:这不是我担心的问题,这是我们对一个事情的判断,巴塞尔对我来讲就是一个生意,这个生意的未来就是这个结果,是我以一个文化商人的角色判断巴塞尔的结果,没有什么可担忧的,就好比你没有网购的习惯将来你会很麻烦,年轻人有网购的习惯,未来年轻人会过得很舒服,中老年人没有网购的习惯将来很麻烦,会活得比网购还麻烦,为什么?网络的销售一定代表未来,代表主体,一样的,这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个判断,很简单,这是我对巴塞尔的一个结果性的判断。
编辑:王胤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