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没有导演的大舞台
0条评论 2013-06-03 09:17: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冯智军

宋庄环岛上竖立的七色塔

宋庄环岛上竖立的七色塔

编者按:

提起宋庄,关心艺术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位于北京通州的这个普通村镇,1993年底因为一群艺术家的进驻,而逐渐变身为中国最著名、最具磁场效应的当代艺术家聚落。2013年是“艺术宋庄”形成20周年,目前在宋庄的艺术家生存状况如何?宋庄及周边的艺术生态如何?面临哪些困境和难题?未来的宋庄朝何处去?本报特别策划专题,关注宋庄,解读宋庄,并希冀引起社会对艺术区良性发展的思考。

在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村的环岛,有一座地标性的雕塑,是最早一批到宋庄的艺术家代表方力钧2009年设计的“七色塔”,从底向上依次由泥、砖、瓷、铁、铜、银、金粘贴而成,被解读为“象征着人类艺术从乡村的泥土中走出,达到越来越辉煌的未来”。在这种理想化的阐释之外,它更像是在宋庄艺术区生活着的上万名艺术家的真实写照:塔尖上是方力钧、岳敏君等被人熟知的中国当代艺术明星,而在塔的基座上,还有着大批来宋庄的年头或长或短、艺术成就有高有低的普通艺术家,他们分布在塔的不同阶层,构筑着宋庄独特的艺术生态。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方李莉正在牵头开展一个关于宋庄艺术生态的研究课题。她说:“有关宋庄的考察我们才刚开始,仅仅跟他们做了一次座谈会就深受冲击,因为参加座谈会的艺术家告诉我们,你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有名的艺术家,你们没有看到住在宋庄的底层艺术家往往是‘五无’人群:无户口、无工作、无工资、无社保、无医保,是一群非常脆弱的人。”

无论是用羡慕的口吻说着“宋庄来的”,抑或是用鄙夷的语气说着“宋庄来的”,像流行的诗中所说:宋庄就在那里,宋庄的艺术家就在那里。位于北京市东六环外的“中国·宋庄”近些年不断壮大,聚集着醉心创作的艺术家以及数量庞大的行画匠、商品画匠,这让初来宋庄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们往往会产生“宋庄怎么是这样”的感慨。

正如最早一批来宋庄的艺术家王强所说:“宋庄越来越像一个没有导演的文化大舞台,这个大舞台什么人都可以上来,什么人也都可以下去。这个舞台包容性特别大,你能租得起房子,你就可以来;你愿意搞艺术,你就可以搞;你愿意做别的,你就做,没有任何的限制。”

走进宋庄,走进一个个艺术家的工作室,感受他们的经历和真实状态之后,宋庄艺术之塔的轮廓也变得更加清晰。

编辑:田茜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