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没有导演的大舞台
0条评论
2013-06-03 09:17: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冯智军
追逐艺术的投奔者
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石版工作室的刘治,毕业后在北京望京开了一个高考培训班,有着远高于工薪阶层的收入,但心里一直没能割舍艺术创作的想法。“做培训的收入比现在自己卖画要高得多,但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挣钱的机器,没什么意思,一方面扼杀着学生的艺术天赋,另一方面也是扼杀着自己,就很讨厌继续办班。”2006年,刘治停办了自己的高考培训班,“也没有经过什么思想斗争,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宋庄。”在宋庄租了工作室的刘治,每天如同上下班一样,往返于通州的家与宋庄的工作室之间,按自己的创作状态调整休息,刘治笑称“就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工作”。
谈起刚来宋庄时,刘治印象最深的是那时人不多,街上的小卖部门口摆放着电视机,总会聚集着一群农民工或路人观看。“而现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了,‘80后’的年轻艺术家越来越多了,工作室也越来越贵了,一些廉价的艺术装饰画、假的古玩也出现了。”刘治说。
早年的宋庄以做当代艺术的为主,而近几年做传统国画的也开始进入到宋庄。马青原来自浙江,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2008年回到浙江做了一名教师。但平静单纯的教学生活让她恐慌,她担心把自己的艺术丢掉。“一定要干自己喜欢的事”的马青原,又回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进修,虽然当时还没有想着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但也不可避免地开始慢慢接触市场。最初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展示与创作场所,所以2009年来到宋庄时,虽然传统书画不太多,但这里宽松的艺术氛围吸引了马青原,就租了一间工作室留了下来。
马青原在宋庄,并不太热衷于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创作。虽然房租从2009年的6万元涨到现在的7万多元,但通过经纪人的运作与销售,经济的压力并不大。
编辑:田茜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