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瓷器的最后荣光 慈禧与“大雅斋”
0条评论 2013-06-21 14:15:26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卡缪

\

\

\

寄情于瓷器的慈禧

之所以选用这两方印章,是因为“天地一家春”代表着慈禧太后的私密空间,而“大雅斋”则是她的书法画室,二者都是她最为喜爱和亲近的地方,为此慈禧太后专门命人篆刻“大雅斋”与“天地一家春”印章,一起使用和存放,而这其中还牵扯出慈禧的一段割舍不下的情感,正是这段情感催生了“大雅斋”瓷器的诞生。

首先说说慈禧太后的“伤心地”—“天地一家春”。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慈禧太后进宫初期即居于此,因此这对她有着重要的人生意义。她在此处与咸丰皇帝邂逅,承欢侍宴,留下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但圆明园浩劫之后,昔日温情之地荡然无存,这一直是慈禧太后心中的伤痛。

直至10多年之后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为庆祝慈禧太后40岁生日,同治皇帝决定斥资重修圆明园,头等大事便是在万春园内选址重修“天地一家春”。慈禧太后与同治皇帝为此多番商议甚至亲临现场,期待重现当年的景象,母子感情至此最为融洽。而为了配合此次重修室内陈设之需,“大雅斋”瓷器由此应运而生,至光绪元年第一批瓷器初成之时,重建圆明园因财力不济与大臣极力反对早已被迫停止,更因同治皇帝的离世而不可能再度继续,慈禧太后期望重温当年景象的愿望也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太后在宫里使用,并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

而用在慈禧书房的“大雅斋”匾额其实并不只有一块。根据史料记载,“大雅斋”匾额共两块,均为咸丰皇帝于咸丰五年御书赐给懿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大雅”一词,专以称赞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中有“大雅宏达,于兹为羣”的典故。李善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咸丰皇帝择此为室名御书赐给当年的懿妃,可见对她的器重。匾额做成之后,其中一块挂于九州岛清晏的“天地一家春”内,被焚于1860年圆明园之劫。另一块最初悬挂于紫禁城西路养心殿平安室,即现在的养心殿后殿西耳房,后曾跟随慈禧太后个人地位的升迁几经迁移,同治皇帝大婚后,最终移至长春宫内,慈禧晚年在此写字作画,作为其画室书斋,至今尚存。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