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市场没有炒作价格不至于大起大落
0条评论 2013-07-01 11:05:4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许悦

●收藏佛像是一种精神感召

赵利平:最近几年,不少原先只收藏中国书画的藏家,也开始介入佛像收藏。据我了解,他们收藏佛像也不完全出于资金升值保值的考虑。到底佛像收藏有什么样的魅力?

黄春和:这是佛像自身的价值决定的。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市场刚起步的时候,最早购买佛像的人很多是源于宗教信仰,后来入场的很多人是跟风,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佛像承载的文化内涵,自然收藏人群逐年扩大。

而且佛像收藏具有非常广阔的国际市场,拥有人群非常广泛。中国最精美的佛像在上一个百年中大部分流失到海外,目前出现在国内拍卖市场的佛像有八成是从海外回流的。目前对藏传佛教的研究,一些外国专家比国内的研究还要深。这么大的一个体系,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能够不断地给收藏家带来惊喜。

一西平措:除了艺术价值、人文意义、历史痕迹之外,佛像艺术更重要的是体现精神感召的力量,这种力量最能静静地打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郑华星:我身边很多朋友,在我的影响下,家里都“请”回了一尊佛像。家里如果有尊佛像,气场和氛围就不一样,会显得很宁静,很详和,人自然而然就会向善,这种无形的自我约束,是收藏其他艺术品都不可能达到的。

赵利平:这也是您收藏佛像的原因吗?

郑华星:我是六七年前开始关注佛像艺术品的,那时书画、玉器、家具等收藏门类都已经炒得太热了,我觉得没必要去追涨,更没必要去斗富。最终,我的目光被佛像所吸引。佛像透出一种美,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品,她是精神信仰层面的,是心灵层面的,这种美无可比拟。我最喜欢的是高古佛像,那个时候造的佛像把佛的仪容、佛的内心刻画得非常逼真传神。

确定了我的收藏方向后,我开始读书,只要知道书上介绍的代表性作品现存于哪儿,我都会追去博物馆、佛教圣地去一睹真容。

除了在国内拍卖会竞购佛像,我也关注国外的拍卖会,只要有心仪的佛像上拍我一定想办法争取。但我发现一种现象,现在海外的佛像拍卖会,整个专场没有九成也有八成是内地人,大家都是自发过去的,缺乏理性的思考,往往是互相竞价自己把价格给抬高了。台湾、香港藏家的购买就相对理性,他们往往是以基金会的名义集体出动,不存在自己人跟自己人竞争的情况,而且能够聘请专家助阵,对上拍佛像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现场作出专业的判断,指导购买。所以,成立专项艺术基金是最好的收藏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在国外拍场同室操戈。成立专项佛教艺术品基金也是我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

赵利平:汉、藏两大体系的佛教造像相比,为什么藏传佛教的佛像收藏群体相对较大?

郑华星:藏传佛教相对于汉传佛教而言,体系更大、门派更多、流传历史更久、地域更广,可能这些更能吸引收藏家的关注吧。

一西平措:应该说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各具艺术魅力,藏传佛教艺术品市场起步前,市场上流通的多是汉传佛教的佛像。如果一定要相比较,藏传佛教的佛像的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确要比汉传佛教的丰富一些。现在汉传佛教的佛像,同样也有一大批藏家,市场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