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令人质疑
0条评论 2013-08-13 16:03:55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曹大民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质疑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质疑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质疑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质疑

“甚雄伟”的《幽兰赋》因“间有俗笔”招致质疑,那么颇有疑点的《廉颇蔺相如传》究竟是不是黄庭坚真笔,自然大有商讨的余地。

黄庭坚书法有何特点?他的书艺达到何等高度?前人是这样评论的:宋徽宗赵佶评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斜高下无不如意”。(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下)赵孟頫跋山谷草书杜诗云:“黄太史所书杜少陵诗,笔力雄健。又论草书体势深得其要,非善于书法者不知也。”(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八)元刘敏中题山谷帖后云:“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刘敏中《中庵集》卷十)明项元汴说:“(山谷书)真得英雄矍铄之气。”(汪珂玉《珊瑚网》书录卷五)清孙承泽说:“纵横之极却笔笔不放,古人所谓屋漏痕、折钗脚,此其是矣。”(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卷一)刘熙载说:“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山谷)因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惟不可俗,俗便不可医。’”(刘熙载《艺概》卷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六:“宋人书以山谷为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昧。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铭……”李瑞清云:“鲁直书无一笔不自空中荡漾而又沉着痛快,可以上悟汉晋,下开元明。”(马宗霍《书林藻鉴》卷第九)统而言之,黄庭坚书法之优长为笔力雄健,沉着痛快;气韵高卓,绝去媚俗;变化多端而不失规矩。

再看黄庭坚本人对书法的体悟:“大抵书字欲如人有精神,细观之则部伍皆中度耳。”(《山谷集别集》卷六)“凡书之害,姿媚是其小疵,轻佻是其大病,直欲落笔一一端正,至于放笔自然成行。草则虽草而笔意端正,最忌用意装缀,便不成书。”(《山谷老人刀笔》卷四)“书字楷法如快马斫阵,草法如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同上,卷二十)“张长史行草帖多出于赝作。人闻张颠,未尝见其笔墨,遂妄作狂蹶之书,托之长史。其实张公姿性颠逸,其书字字入法度中也。”(《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可见黄庭坚对书法尤其是草书的观念标准颇与后人对他的评价相合——韵高格清,弃绝媚俗。黄庭坚草书表现为纵横跌宕变化多端,但重法度守规矩,“驰不失范”,绝不随心所欲以至失笔失态丑陋乖谬。

中国书法“外部”的变化是需要“内部”——精神、修养、意趣等因素支撑的,无其“内”,其“外”必陋。黄庭坚作为内外兼修的书法大家,他的真迹倘若有个别失笔,尚在认可范围之内,巨匠大师毕竟不是众神列仙。但如若误字错谬败笔俗书太多,则必然令人产生怀疑。此卷传为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其中明显突出的失笔错谬和丑俗之书几达200字,占全部字数的七分之一强,下面举显著之例以求教高明。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