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令人质疑
0条评论 2013-08-13 16:03:55 来源: 东方早报 作者:曹大民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质疑

《廉颇蔺相如传》卷后的收藏鉴赏印

最后谈谈印章。

安岐提到“首押‘绍兴’连珠大玺”,“拖尾押‘绍兴’连珠小玺”,此两方南宋高宗内府之印与颜真卿《湖州帖》中同印相比较,不合,伪。

再略检其他印章之真伪。

前骑缝处项元汴“神游心赏”朱文方印,与苏轼《前赤壁赋》墨迹、黄庭坚《惟清道人帖》后押之同印相比较,伪。

卷后项元汴“项墨林鉴赏章”白文长方印,可与颜真卿《湖州帖》、苏轼《前赤壁赋》、黄庭坚尺牍《糟姜帖》、《惟清道人帖》、米芾《蜀素帖》、蔡襄尺牍《虹县帖》中之同印比较,伪。

卷前清乾隆鉴藏章“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形朱文印,可与孙过庭《书谱》、苏轼《黄州寒食帖》、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和《松风阁诗卷》中同印比对,伪。

此外,从收藏鉴赏印所钤盖的位置来看,亦产生不小的疑问。一般来讲 ,前人钤印通常居上居中,位置相对比较好,后来者所钤盖的位置相对较为局促,甚至拥挤。卷后有一部分三行共二十二方印,情况却恰恰相反。

这里右行之印依次为明项元汴“神品”连珠朱文方印,“天籁阁”朱文长方印、“项子京家珍藏”朱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章”白文长方印、“檇李项氏士家宝玩”朱文长方印、“墨林外史”白文方印、“项墨林鉴赏法书名画”白文长方印、“子京珍秘”朱文方印。

左行之印依次为项元汴“退密”朱文葫芦印、“项墨林父秘笈之印”朱文长方印、“子孙世昌”白文方印,清永瑆“永瑆之印”、“诒晋斋印”两白文方印(此两印位置甚拥挤),项元汴“项叔子”白文方印。

中间一行之印依次为清乾隆“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民国张大千“张爰”白文方印、“大千鈢”朱文方印,谭敬“谭敬私印”白文方印、“谭氏区斋书画之章”朱文长方印,然后是清安岐“安仪周家珍藏”朱文长方印,“张氏东既”白文方印,最末为南宋贾似道“秋壑图书”朱文方印。

此处钤印的位置和排列诡异反常,明言之就是南宋、明清藏鉴者为民国时期的张大千、谭敬预留了钤印的位置。其中清代亲王永瑆的两方印盖得尤其局促拥挤,明显是因为缺少空隙而挤在了一起,但后来者张、谭的印反倒布排在靠上居中,周遭疏朗,其他印章似众星拱月一般围绕四周。张固是作伪高手,已众所周知,谭敬则与民国时期上海某书画作伪集团过从甚密。

鉴定书画,关键看书画本身,著录、题跋、印章等只是辅助手段,仅作为旁证。此卷传为黄庭坚草书,从书法本身的水准来看已经能够说明问题,再加上一些辅助证据,则大体上可以判定此卷非黄庭坚真迹。至于是什么时代何人所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古代书画作伪现象,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藏有伪作赝品,也不值得惊怪。伪作既有同时代的高手仿冒,也有学生所为,或由代笔人代作,等等,情况相当复杂,难以遽下定论。还有一些赝鼎因为水平甚高,后人定为某大家之作,如传为虞世南行书的《大唐汝南公主墓志铭》、清乾隆三希堂中的王献之《中秋帖》,虽然我们知其非真迹,但仍不妨持欣赏、学习的态度去看待它们,这类古人遗墨也是相当有价值的文化财富。米芾给这类书画以“伪好物”之称,但是这卷传为黄庭坚的草书相距“伪好物”是否还有一定的距离呢?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