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中的画廊 什么是最后一根稻草
0条评论 2013-08-23 13:10:07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王珊珊 严冰 上上

\

每年七八月份是艺术市场的淡季,而每逢此时,画廊撤退的传闻总是比往常来得凶猛。况且随着2013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预警,一级市场的一丁点儿风吹草动就会成为最敏感的话题:入驻北京7年的韩国阿拉里奥画廊走了;百雅轩艺术中心经历员工讨薪、集体换血风波,何去何从依然悬而未决;曾经占地2,000平米,高调亮相的品画廊暗淡收场;以培育年轻艺术家知名的星空间画廊从繁华的798搬到了偏远的七棵树艺术区;以今日美术馆为核心的二十二院街艺术区也逐渐冷清。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流变,给当代艺术繁华的表面蒙上了一层灰色。

房租、经营、客源、门市、税收……究竟哪一样逼走繁华艺术区中的画廊?

尴尬的艺术区

如果说北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那么几大艺术区可以说是中心的中心。据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12年北京市的专业画廊总数为499家,其中正常营业的画廊数量为373家,占总数的比例为74%。其中798艺术区有173家画廊营业,是专业画廊最多的画廊聚集区,有46%的专业画廊聚集于此。

2002年之后,北京市的画廊业进入到一个画廊聚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代表性的798艺术区也是从那时开始兴起,从最初荒凉的厂房工地到现在热闹的艺术区,798是中国画廊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俨然成为了外人眼里全北京最“艺术”的地方之一。但是这个全北京最繁华的艺术区,近几年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商店多了,画廊少了;游客多了,艺术家少了。

2009年798艺术区中画廊的流动性是最高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798艺术区画廊的数量由2008年的250多家减少到了180多家,数量减少了70余家,其中外资画廊的流动性远高于本土画廊,一些资深画廊如陈绫慧当代空间、红门画廊、协民国际艺术中心、空白空间、物波画廊、中国当代画廊、昌阿特、表画廊因各种原因纷纷搬离了798艺术区。2012年,有15年经营历史的世纪翰墨画廊离开798;时态空间和798物业因房租纠纷没有达成协议而被物业锁上大门。虽然不断有新画廊入驻,但其规模已不能与金融危机之前同日而语,仅2012年-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年798艺术区搬离或处于关闭状态的画廊占艺术区画廊总数的20%以上。北京其他艺术区比如二十二院街和宋庄也都面临着相同的处境。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