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中的画廊 什么是最后一根稻草
0条评论 2013-08-23 13:10:07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王珊珊 严冰 上上

\

什么是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情况是,原本中国艺术市场的60%以上的份额已经被拍卖行业所占据,而私人经纪人和艺术家的个人经营也在抢夺着画廊一级市场仅有的资源。紧张的经济形势无疑进一步拉紧了画廊市场的资金链。而同时,画廊行业的规律决定其必定不会像餐饮零售消费行业那样争得短期效应,无论是最初扶持艺术家还是积累藏家资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目前,国内画廊的运营成本很高:除了租金之外,画廊与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代理关系之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帮助艺术家做推广,尤其是那些代理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在艺术家的认知度还不是那么高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做更多的宣传;同时,举办展览、参加艺术博览会、举行研讨会、画册印刷以及员工成本等都需要足够大量的资金投入。

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画廊就会摆脱举步维艰的处境吗?银行贷款从理论上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画廊行业的经营特性决定了无法提供对等有效的抵押担保,而且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以艺术品作抵押以贷款的模式尚未得到支持认可,而且资金对于短期快速盈利的需求最终会制约画廊的长远发展。

税收政策对画廊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长期性的。2011年9月,北京成立了“北京画廊协会”,这是北京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市级协会,在北京画廊协会的呼吁下,政府在2012年将艺术品税收的关税从原来的12%调至6%。降低税收是大势,但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和规范的过程。

未来在几大影响因素之下,根据每家画廊的背景很可能出现两极化趋势:对于那些资金充足、年销售额500万以上、有一定基础的大画廊来说,运作机制相对成熟,市场反响也非常好,在艺博会上也多有斩获,正常范围内的上涨租金完全可以承受,他们也可以较为从容地不断投入更多在提升画廊的软件和品质上,而艺术家也愿意和这样的画廊合作;另一方面,对于资金不足的小型新兴画廊,既要维持每月固定的开销,又要维持展览活动,难免捉襟见肘,而展览的投入不够势必影响销售情况,如此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场地租金和人员工资超负荷将是最先到来的前兆,优胜劣汰总是势不可挡。好在从长远来看,这种撤离会使得画廊更加合理地分散,而扩展到更多非艺术集中地区,从而带来层次更清晰、经营更多样的一级市场生态,从而促进运作机制和管理政策的健全化,使得各类画廊都更加从容地选择栖身之地。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