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香港2013年秋拍】瓷器杂项TOP10
0条评论 2013-10-25 11:06:32 来源:99艺术网 

Top3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

Top3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

乾隆御瓷风格奢华精致,所绘主题多以各式吉祥图案为主,甚而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地步,故如此瓶以青花绘大幅风景图于其上者,诚然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在众多华丽御器中,格外引人注目。

瓶作灯笼形,外腹环饰庐山风景图,若长卷延展,主峰突兀,飞瀑直下,诸多山峦起伏迭嶂,云雾缭绕,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湖水微波荡漾,小舟轻泛,好一幅如诗如歌之画卷。笔法细腻入微,钴蓝似水墨般浓淡有致、远近有别,最高峰处还留“匡庐”二字突显主题,云蒸雾罩间恍若神迹,亦真亦幻,不是仙境甚似仙境。颈部以青花釉里红作边饰以衬托,青花作枝叶,釉里红为花朵,自上而下绘梅、牡丹、莲花、竹各一周,口沿下为一周规整的如意云头纹,与之相对,胫部与近足处分绘松树和如意云头纹以呼应。设计精妙,制作规整,俊逸之中不失御瓷规范,不愧巅峰时期之御窑佳器。

以风景入瓷,已属难得,以庐山风景入瓷,更是绝无仅有,中外资料中暂未见他例。庐山,位于江西境内长江之畔,有大岭七重,高峰九十座,传说远古有匡氏七兄弟隐居于此,故也称“匡庐”。庐山自古为文化胜地,无数诗人骚客曾慕名造访,留下众多诗篇画作,为世人传诵。素来重视文治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忽视庐山之盛名,虽未曾到访,却不忘在诸多御题诗中多番提及,而宫中珍藏之庐山风景画,也足以让他对庐山之景了然于胸。此庐山瓷画,以主峰为中,奇峰银瀑并列其间,水泊舟船环绕其外,亭台楼阁点缀山林,其构图、布局与宫廷画家董邦达为乾隆皇帝绘制的横幅庐山图颇有相似,同样的取景角度,也见于《三才图会》、《新镌海内奇观》等木刻插画中。董氏庐山图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他在画上钤盖印章六枚以示嘉奖,大概此画正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庐山之景。

从瓷器品种看,乾隆朝亦烧造其它图案之青花釉里红灯笼瓶,如绘松石鹿麋者,见伦敦佳士得1985年秋124号拍品及望星楼藏品,后者年款与本瓶相似;绘三星图者,见香港苏富比2008年秋第2203号拍品及1982年春第261号拍品,此二件均无年款。也有纯以青花绘图之灯笼瓶,如北京故宫珍藏两件,一绘异兽图,一绘鹿鹤图,亦无年款。

提及年款,该瓶底所落年款亦十分独特,六字篆款间隔疏朗,稳健大气,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且将“乾”字左边的“曰”字特意写为“由”字。检视当今存世实物,此类写法可参考者甚少,目前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及“青花釉里红喜鹊海水印盒”、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望星楼典藏“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广东博物馆收藏“青花隶书诗文笔筒”等,这些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而由上博笔筒之唐英落款及国博所藏笔筒的唐英“陶成堂”落款可知,此类写款器物当属于乾隆早期唐英榷陶之佳作。另外从品种看,此时尤为钟情青花釉里红之制作,这可能与乾隆初期乾隆帝不满御窑厂作品远逊前朝有关,史载乾隆三年乾隆帝明确下旨“釉里红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想必榷陶官唐英此时肯定努力恢复青花釉里红的制作,以复皇命,遂有此作。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