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成化瓷:玩赏先入手了解时代背景
0条评论 2014-03-20 10:54:28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真言

明成化青花折枝宝莲杯 高4.8厘米 口径8.1厘米 足径3.2厘米

明成化青花折枝宝莲杯 高4.8厘米 口径8.1厘米 足径3.2厘米

萃孝堂藏品

萃孝堂藏品

成化朝作为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瓷器造型玲珑精致,胎骨细洁晶莹,彩料精细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雅致幽婉,以其洁精透秀的风格独步一时。

成化瓷继承了历代传承的精华,也开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化瓷追求中小作品,特别讲究线条和造型,赏心悦目。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重视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美角度达到了历史高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这是后人对成化瓷器的极高评价。

浏览成化瓷有了理论基础和历史知识的支持,如果还可以看到实物而又有机会上手,那你就可以轻步漫游于成瓷御苑,大饱眼福。既享受与其直接接触之肌肤之亲,又可从亲拥实物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其神韵。

鉴赏成化瓷须先从胎骨和瓷釉入手,此乃瓷器之根本,在眼观判断的基础上再加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行胎骨和瓷釉测试,即以眼观取其神,以数据生其骨,两者相辅则可得完美。

部分成化瓷胎薄体轻,部分成化瓷胎骨厚重。胎薄者玲珑剔透,胎质洁白、细密,秀美而轻盈,在光线下微微呈肉红色、透影为牙色。有的薄胎瓷器薄如纸片,两面透光,连背面的花纹都隐约可见,胎内如有铁质残留也会一览无余。成化瓷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丝滑肥嫩,玉质感很强,此为成化官窑器特有风格。

胎骨厚重者则质沉静如美玉,温润而浑厚,釉面润如凝脂,滋润而滑爽,彰显贵气和君子之德行。

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后代因为麻仓土已匮乏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使成化的固有特点不复存在。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时显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俗称“米糊底”,台北故宫藏成化青花麒麟纹盘就具有米糊底的特点。

成化瓷大部分为白釉,釉面亮洁无瑕,如脂似玉。其他的釉色也有,单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绿釉、蓝釉、酱釉及仿前代的哥釉等。成化瓷釉质相当精细,白釉一般是白中微带肉色而略似泛黄,釉色滋润;黄釉一般是黄中稍稍带绿。需要注意的是成化年间的黄釉瓷器成品较少,且烧制不能说十分成功。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