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人头像》 毕加索 青铜 高度为8.625英寸(22.1厘米)1905年设计,1906-1939年Ambroise Vollard铸造
简介:
这件青铜雕像是毕加索与安布鲁瓦茨·沃拉德的重要合作作品。雕塑设计创作于毕加索青年时期,也是他刚刚进入“粉红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造型上,开始追求几何形棱角和简化结构,形成了一种古朴稚拙的风格,线条自然流畅,可以从中窥见他之后在立体主义时期对同类型非洲艺术的向往与追求的必然性。
安布鲁瓦茨·沃拉德(Ambroise Vollard):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法国当代艺术经销商、收藏家、出版商,对艺术品狂热的追求使之在当时闻名遐迩。沃拉德在精神和经济上支持了当时众多著名的艺术家,如塞尚、马约尔、雷诺阿、高更、梵高等,和毕加索更是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毕加索的第一个艺术展便是由他支持举办。1930年沃拉德委托毕加索设计了一系列之后被称为《沃拉德系列》的铜版画。
除了经济和艺术上的合作之外,二人更是生活中的挚友,毕加索也数次以沃拉德为模特进行绘画创作,最著名的一幅莫过于他于1909-1910年绘制的名为《安德鲁瓦兹绘像》的油画(现收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在这件名为《男人头像》的雕塑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安布鲁瓦茨·沃拉德的影子:“低垂的眼睛、粗野的轮廓、永远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来自于格特鲁德·施坦因的叙述。格特鲁德·施坦因:著名的美国女诗人兼作家,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触媒,她在巴黎左岸的社交沙龙是诸多先锋艺术家、作家、诗人的聚集地,与毕加索和沃拉德同为挚友。1906年毕加索以她为模特,绘制了名为《施坦因肖像》的著名作品,这张画也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了“立体主义时期”的代表作)。
2、《女青年》 毕加索 石膏 高度为3.75英寸(9.5厘米)1951年设计、制作
简介:
相比毕加索那些充满情欲的油画和素描作品,晚年的陶瓷艺术其实是最能完整体现出他那与自然并驾齐驱的娴熟造型能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2011年4月,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带来了他亲手制作的150多件原始陶器,该批拍品中包括盘子、容器、釉面瓦罐等。
女性是毕加索一贯的主题。而这件石膏像可以看成毕加索对非洲原始瓷器陶片的致敬之作。该作品上,毕加索将他所擅长的女性元素进行了最为极致的节简。简单的轮廓形、圆形提孔、砖红色拓印痕迹、仿佛手指摁压出的指纹纹路,随心所欲的文字涂鸦和签名,这些简单元素随心所欲的运用,最后构成了这件充满了粗犷的原始气息的雕塑佳作。
毕加索不是制陶技师,但是泥土作为毕加索找到的新的创作材料,他把自己绘画中的精湛技巧巧妙运用到了对陶瓷的塑造和美化中,陶瓷变成了他刻画人物和形态世界的另一种载体。从毕加索绘制的盘盘罐罐中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主题与其他绘画作品有许多相同之处,出现了农牧之神居住的场所、女性的面孔、斗牛和有趣的动物等等,而著名策展人杜兰女士认为,毕加索这种用艺术手段诠释日常生活的创作切换方式,对各国的当代艺术家们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3、《摸鱼的手》 毕加索 全釉磁盘画 口径32.3厘米 1953年
简介:
这是毕加索晚年的又一代表作。这个磁盘创作于毕加索的陶艺成熟时期,这是从1947年到1971年截止,毕加索在玛都拉创作的2000多件陶瓷作品之一。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老年毕加索性格里的童趣和纯真,天马行空的造型想象,人体、鱼,这些自然的题材,被赋予了简单的线条,坚固的体块以及地中海系配色,形成了灵动的平面组合,透露出自然温润的气息。
晚年的毕加索,更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年龄的增长并没能削弱他对艺术的好奇心,1946年夏天,65岁的他带着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克劳德(Claude)和帕洛玛(Paloma)来到小镇瓦洛里斯度假,这是个美丽的、有着传统陶艺制作基地的海滨小镇。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邀请他们去附近在手工艺市集小逛,毕加索随意地在小摊上捏了几个小件,还有幸认识了当地著名的玛都拉(Madoura)陶艺工坊的拥有者──乔治和苏珊夫妻,他们让毕加索随意使用其陶艺设备。
毕加索将零散的不系统的生活感悟,凝固于釉上,他又试图打破人们对陶瓷粘土的偏见,坚持认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陶艺产品应该被平价销售,要让普通民众都能用得起。于是这些原本只与水、火打交道的特殊泥巴,在毕加索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具有了全新的生命力。
毕加索的陶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他曾经制作了13个甜点盘,作为1949年送给美国传奇女演员Rita Hayworth 和穆斯林王子Aly Kahn的结婚礼物。
4、《戴绿帽子的女人》毕加索 布面油画 长60厘米 宽73厘米 1947年
简介:
该画作绘制于毕加索晚年,从中依然可以看到我们所熟悉的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经典构成元素:经过巧妙解构的女人形象,强烈的色彩让人过目不忘。画中女子酷似毕加索的第六位情人方斯华姿·吉诺,毕加索以他如刀刃般敏锐果断的笔触,绘画出了这位毕加索情人中被公认的最聪慧的女性形象。
与毕加索的前几位情人相比,方斯华姿极为聪明,还曾读过法律。方斯华姿全身心投入与毕加索的生活时,却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毕加索“从未了解过她”,毕加索的爱只是占有,于是选择了离开。随后的1964年,方斯华姿出版了《与毕加索一起生活》一书,披露了毕加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让毕加索极为恼火,他再三上诉,要求查禁,还纠集了40多名文艺界知名人士签署了一份宣言。然而毕加索最终败诉。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在这个新创造出的绘画空间里,从绘画模特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面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形象,这便是立体主义画家们极致追求的艺术效果。而大众在欣赏毕加索的一系列立体主义画作时,往往很容易忽略毕加索在色彩上的把握--如同《格尔尼卡》那大片的黑白灰,衬托出西班牙小镇在经历过德国纳粹轰炸后的悲惨肃穆;又如同《亚维农少女》中大片的肉色和砖红色烘托出的少女年轻躯体所象征的情欲氛围,《戴绿帽子的女人》中绿色帽子和衣服与女人深色的头发、黄色的背景,这些明快、饱满而又简单的色泽,更加烘托出女人灰色的面部以及巧妙的分面切割。在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同样富于装饰意味。
编辑:文凌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