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烧制与演变
0条评论 2014-05-28 11:44:35 来源:《收藏》杂志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北宋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北宋

钧窑月白釉梅瓶 北宋

 钧窑月白釉梅瓶 北宋

乳光幽蓝

从外观上看,钧釉基本上都是浓淡不一的天蓝色乳光釉,釉层乳浊、不透明,施釉较厚,可遮盖胎体的颜色和缺陷。

科学检测结果表明,钧釉属于典型的“液—液”分相釉,釉料化学组成的特点是高硅低铝,并含有磷、钛、钙等元素,因而能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液相分离,在连续的玻璃相介质中,悬浮着无数圆球状微小颗粒和气泡,将入射光线散射,致使釉层乳浊不透明、釉面呈现柔润的天蓝色乳光。

补充素材:

“汝、钧不分”是明清以来常见的说法,主要针对部分施天青色乳浊厚釉且釉带鬃眼的瓷器而言。禹州钧窑和汝州汝窑地理位置接近,二者在胎釉原料及烧成工艺方面皆有相似之处,致使早期天青釉钧瓷与汝窑产品很接近。乾隆皇帝就曾把1件今人认定的汝窑碗(现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当成钧窑产品,并为之题诗。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