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城与欲望都市
0条评论 2014-07-08 13:20:3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于远廷

我是一名大学美术教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职业,算算教书已经有24个年头了。除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画画上。20多年一路走来,自己也积累了几百幅油画作品。

我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张家口是一座不算大的城市。这个城市虽小,可很有特点,也很有文化。记得我小时侯妈妈把我和妹妹送到堡子里幼儿园念书,每周回家一次。我不愿意在幼儿园待着,经常偷着跑到街上去玩。这里有街道、院子、门楼、雕塑、石刻。站在有72阶台阶的玉皇阁上面,张家口市的容貌尽收眼底。还有玉皇阁楼西边的小北门,万字会的小厨房,万字会门口还有两根石刻的龙柱,那上面雕刻的两条龙让人看了真是赞不绝口,有着精湛的雕刻工艺。我多次从不同角度画过那个有龙柱的门楼。最有名的是四门洞,也叫文昌阁。四个门通往东西南北四条街道。这也就是我最喜欢画的地方。在四门洞的北面有一座书院,这是张家口最早的学校。书院是三套院连起来的。院内古树参天,景色优美,还有很多的砖雕砖刻艺术美不胜收。堡子里四周是高高的围墙,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都被拆了。

当人内心的某种印记突然消失的时候,我突然间意识到记忆深处的那些习惯的事物离我越来越远。那些我曾经画过的古建筑渐渐地被现代建筑景观取代了。事实上,对堡子里破坏最严重的有两个时期:一是“文化大革命”。我在幼儿园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前夕。那时侯堡子里还保护得完好。“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把那些东西都砸了。现如今还能看到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砖雕石刻,是当时居民不忍心把那东西毁了,就用泥巴把它厚厚地糊上才得已保存。二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运动进一步高涨,张家口市的文化古迹有很多被拆毁。堡子里万字会双龙柱园子、横跨张家口市大清河的铜桥及部分文化古迹相继被拆掉。

这些年我还经常带学生到堡子里去上写生课,可是每次来到堡子里就感到这里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城市规划者。我只是一名教师,我只是喜欢画画和用眼睛观看的人。从出生到现在长期生活在这个小城市的我,因为在这里居住久了,对这里有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多年来我用画笔来描绘我所生活的地方。当然,绘画在当今时代的言说功能已微乎其微。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愿意用画笔记录这个时代,记录这个时代的人留下的城市形象。

从2005年末到2006年底,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画了一批反映我们城市改革开放后的新景观。我想用这些作品来见证当下的城市建设运动。我想在这些作品里创造一种关于城市、房屋、人家庭的叙述方式。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感觉自己的任务不是创造某种家庭客厅的装饰品,而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景观。我的这些作品内容很宽泛,描述的对象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接触到的,如文化广场、星级饭店、酒吧歌厅、洗浴中心、时尚小区、购物中心、商店银行,等等。这些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宏伟画卷。

通常我都是在傍晚出去搜集创作素材,因此,这批作品表现的都是夜景。有的朋友看了我的部分作品后说作品让人感到不安。事实上,让人感到不安的应该是它们的真实存在。是的,它们看起来让人十分压抑,因为我们无法逃避现实。

在近20多年全国各地疯狂而失控的城市建设运动中,我们看到的是新兴的中国城市的崛起,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消失。我们的政府非常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却总是让人失望。关于中国的城市运动,陈丹青先生总结为:“城市建设与城市无关,与建设也无关,而是不折不扣的权力话题,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只有绝对的权力,也就是政府官员、跨国资本、开发商这三种势力在决定并左右城市的命运。所谓人民,自始至终是缺席的。因为,中国城市运动既是一个全面西化的现代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问题。我们今天在全国各地看见的不是城市景观与建筑景观,那是什么景观呢?我称之为‘行政景观’。直白地说,就是‘权力景观’。”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景观用画笔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小时候对这里形成的记忆或许成了我心里面一个不可割舍的结,于是,当我的历史记忆慢慢在我内心重新萌发的时候,我才强烈地意识到,这个结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渐渐地,它会成为一种思考的惯性,惯性又促使我开始在艺术的理解中重新来诠释我的这个不可磨灭的城市情结。

2006年12月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