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及作品
(原研哉与原设计协会的两位设计师及筹划经理在东京展开幕前,在原设计协会的对谈,译自“为犬建筑”展东京站官方出版物)
原研哉:在迈阿密(迈阿密设计展),然后是洛杉矶(长堤美术馆)开展的时候,你经常都会到现场看看。你对展览的印象如何?
冈崎由佳(设计师):“为犬建筑”的展出跟以往的展览都不一样,不仅是面向人类的展出,也是为狗狗而开展。最初我不知道观众都会怎么反应,甚至我也不肯定有多少人会到现场去。我记得的是,即便是没有带狗狗到现场的观众都对那些建筑很感兴趣。
原研哉:是的。“为犬建筑”不仅面向爱狗人士。
冈崎:有些人不仅对展出的建筑作品感兴趣,也津津有味地看着解释这些作品DIY步骤的视频。他们说看着这些动画讲解怎么把相应的建筑作品做出来的过程很享受。
原研哉:是的。当你看完了那些视频,你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满足感,就像是你自己完成了那些作品的组装。迈阿密设计展之后,在洛杉矶长堤美术馆的展览又如何呢?
森田瑞穗(筹划经理):在洛杉矶,观众可以跟他们的狗狗一起体验的作品跟仅仅是展出的作品分开展示。孩子们和狗狗体验那些作品的场景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三泽遥(设计师):有些狗比茶杯贵宾大只,他们爬到“狗隧道”里(原研哉作品)。
原研哉:我很担心它们到底会不会真的爬进去。但看起来,狗狗是那种会尝试着穿行于各种空间的动物,只要它们可以把头伸过去。
森田:确实。有些狗狗会费尽心思地穿过一个狭窄的空间。
原研哉:但我们还远无法完全理解狗狗。它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空间的好奇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都跟人类不一样。
三泽:这样看起来确实很有趣。我不由地想,“为犬建筑”这个项目如果可以持续数百年的话,会是怎样的一个发展态势呢?当然,有可能这个项目就这样停滞不前了。
冈崎:当我们开始投入“为犬建筑”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有趣的图书《面包和一只小动物》(奈津子桑原,PIE国际,2012)。书中画了一张摆满了美味面包和菜肴的餐桌,地上的一只狗很忧伤地伸长脖子看着餐桌,但是它看不到桌面。这本书包含了摄影师从高处对焦往下拍摄这一幕的各种图片。狗狗脸上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了“我要吃面包!”的欲望。那实在是太可爱了。狗狗的主人一直都没有出现,我觉得这本书很真实地描绘了主人和狗狗的生活。看着这本书,我在想如果建筑是为狗而建,狗狗住在里面,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原研哉:那是一本极好的图书。确实,狗狗的一生都像书中的那只狗那样一直抬头往上看。一些图片中狗狗特别的有趣,但是画面很巧妙地避开了寻常的生活场景。我小时候养过一只狐狸犬,那时候住在没有后院的公寓里,所以狗屋放在一个像一条狭窄胡同的空间,一头狗狗大部分时候都在屋顶上度过。屋顶是倾斜的,但狗狗即便在上面睡着了也不会跌下来,因为它被夹在两面墙的中间。狗狗对着陌生人吠起来的时候也一直停留在屋顶上。
三泽:有没有可能那就是启发你建出“狗隧道”的原因呢?
原研哉:我觉得可以这样说吧。貌似狗狗喜欢在高处这一点已经成为了保留在我脑海中的童年记忆。我后来搬过去的新家有一个庭院,所以我们让狗狗自由走动,也不给它弄狗屋了。狗狗自己在放着盆栽的桌子下面找了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尽管没有特意给狗狗安排一间狗屋,狗狗还是会自己找到一个待起来觉得舒服的地方。我觉得是有可能利用狗狗的这种适应力来创造出一种建筑。
冈崎: 这次的主题是小狗,但如果是为大狗而建,这些建筑作品很有可能完全不是这样。比如像拉布拉多犬这么大的狗,你可能需要像围栏那么大的住所而不是狗屋。
三泽:但传统狗屋的形状没有很明显的不同,不管是为大狗还是小狗而建。这些狗屋经常都是三角形的屋顶,而且屋前是开放的。
原研哉:我不明白为什么狗屋的屋顶是尖的。
森田:我觉得人们只是想让狗屋看起来像人的屋子。也许这显示了人们赋以狗狗人性,把狗狗当成人一样来对待的渴望。
原研哉:是的,在人们心里,他们自己是给了狗狗一个真正的家。
原研哉:我在想怎样设计出各种“狗隧道”以在东京展上展出多种版本。我想根据我在迈阿密展跟洛杉矶展上看到的一些东西,及我从互联网上收到的一些反馈来修改我现在的设计方案。我不但重新思考作品的形式,同时也想改一下材料跟结构。“狗隧道”的目的是想平衡人与狗的体量,以促进人、狗交流。但放在屋里的时候“狗隧道”占据了太大的空间。我觉得,如果“狗隧道”要占据这么大的空间,我在想这或许可以建成不仅对狗有用也可以对人有用。
三泽:我们过去在原设计协会从事的项目,比如2000年的“RE-DESIGN”,2004年的“HAPTIC”,和2009年的“SENSEWARE”,目标之一都是为了办展。“为犬建筑”的项目感觉很不一样,因为它的重点是放在网络上的。感觉我们总是处在试验的阶段,因为我们是在这个项目会持续变化的设想下进行的。
原研哉:是的,“为犬建筑”的目标是持续发展。这需要我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所用。
三泽:自项目开始以来,由日本内外的媒体广泛报道之后,我感觉这个项目一直在网络上广泛地传播。但现实是项目传播的程度还没有达到我们一开始的期待。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这样的情形下继续向前推进。
原研哉:我们慢点来是可以的,因为这跟IT产业的项目在投放市场后马上就被扩散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个项目的设立,要求使用者们以DIY的形式自由组装作品,对很多人来讲,可能还是有很大的困难。
冈崎:虽然我觉得“DIY”这种形式比起之前更广为人知了,但肯定还有很多人仍然觉得自己动手把东西组装起来相当困难或者相当麻烦。但是,想到人们组装的是建筑作品,其实是很容易建起来的。
原研哉:比如在宜家这样的地方可以买到的家具配件,你觉得怎样呢?你有自己组装过吗?
森田:其实我之前组装过一张桌子。那并不需要复杂的技术,连螺丝钉都不需要,甚至对于我这样的女人来说,自己组装起来都是相对简单的。
三泽:我觉得即便有些困难,也会有人一直尝试直到完成为止。我小时候,曾经给猫建过一间猫屋。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完全是自愿。猫咪住在里面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我养的是狗而不是猫,我想我也很可能会造一间狗屋。
森田:WANMOCK(由TORAFU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配套组件自从洛杉矶展以来就开始出售,并计划在网上售卖。由人们自行组装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
原研哉:尽管成年以后,你会觉得制作塑料模型玩具组件很麻烦,但是组装作品这个过程还是很有趣的。当配件全被组装起来之后,人们也许忍不住还想再试验一次。
森田: 如果要使用锯子或者锤子,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情愿;但如果只是使用家里一般都有的工具就可以完成组装,那大家都会愿意去做。
原研哉:如果你养了一只狗,你自然会渴望向他人展示。如果一位朋友或者伙伴到你家作客,你一定都会向他们介绍你的狗狗。拥有一件“为犬建筑”的作品肯定会增添更多的乐趣。这是我为自己目前正在着手的各种新的“狗隧道”作品所想象的场景。在我已经完成的那几个雏形里面,我觉得那个看起来像海螺壳的圆形托座最有潜力。主人坐下之后,狗狗会爬上那看起来像是海螺壳内部的阶梯,然后把脑袋伸出来,出现在主人的手腕旁。
冈崎:相比那些开放的空间,狗狗貌似更喜欢封闭的看起来像隧道的空间。所以我觉得它们会很乐意走进去。我怀疑,如果周围的环境是开放的,它们会转移注意力。
原研哉:这不仅可以作为一个托座,还可以作为一个咖啡台或者是报纸架。对狗而言,它看起来更像家具而不是建筑。
森田:你怎么看其它形状像是桌子或者阶梯的作品呢?
原研哉:我把狗狗跑上阶梯的移动转化成台式布局的形式。这又是大约跟椅子一样高但是比桌子低。去掉那夸张的罩头,整个建筑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实用。阶梯间类型跟这是完全相反的。成雕刻品呈现则是为了强调在周围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
冈崎:台式布局对日本的房屋来讲是刚好合适的。除非你有更大的屋子,否则很难找到空间放置圆型或者阶梯间类型。
原研哉:唯一的问题是,台式布局只是平板的组合,所以组装起来可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我觉得原型的组装起来就很有趣。“狗隧道”还有几个版本,包括三泽的方案。
三泽:一种方案是有一个平台,狗狗可以到上面去休息。这种方案是按照狗狗肩膀的宽度尺寸建成一个细长的结构。
原研哉:看起来像荷兰建筑。你还创造了其它一些类型,比如那个像椅子的方案。
三泽:那个方案跟人们使用的椅子的尺寸是一样的。主要的想法是,那到底是一张椅子还是一件“为犬建筑”,实在有些模糊不清。狗狗坐在这张椅子上就可以和主人同台。我设计出椅子的形式是为了让狗狗坐在上面时可以比人的视线水平稍微低一点。因为狗狗是通过主仆关系来建立它们的信任的,我觉得如果把人和狗设在同等的高度水平会破坏这种关系。
原研哉:是什么想法让你设计出POINTED T(由原设计协会设计)这种包含了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圆锥形屋顶的方案呢?
三泽:开始做这个方案的时候我测试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我想到了角锥形,又想到使用不同的材料。最终定下现在的形式,以此传达出在小学手工班可能会获得的亲密感,而不是一个很严肃的建筑结构。当其他建筑师使用像木材这样的材料建起稳固的结构时,我选择了更平常更容易获得的纸质材料。我还希望使用普通的办公工具,比如工艺胶水就可以把它组装起来。
原研哉:有趣的是通过与狗的互动,POINTED T扩展出自己的空间。这个互动的场景确实造就了更好的形象。这件作品超越了关注狗的舒适度和调整视线的理念,相反,它很清楚地传达出这样的概念“拥有一只狗就等于获得了一种新的空间感”。这是扩展人们想象力的一件建筑设计作品。比如,很容易想象这样的场景:两三个这样的作品悬挂在一间屋子里,狗狗们从每件作品下面伸出头来。让我比较担心的一件事情是,狗狗接触这间作品的时候它会晃动。当它开始旋转的时候可能会吓到狗狗。
三泽:POINTED T这件作品不是为了让狗狗感到轻松、舒适的。它稍微地更是以人为中心,而从雕刻的角度出发,关注像狗狗的脚在作品下面走动这样有趣的画面。所以这可能缺乏实用性而无法满足日常使用。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在我看了狗狗世纪使用之后才意识到的,所以我计划继续对这件作品进行改进。
原研哉:也许对POINTED T和“狗隧道”这两件作品来讲,首先都需要做成配件以供很多人测试。通过综合我们收到的反馈,最终应该能够将它们改进成更完善的作品。
原研哉:“为犬建筑”不是始于委托的项目。跟2013年3月展出的HOUSE VISION这个项目相似,“为犬建筑”是始于假想的项目。这些假想既不是基于经验性设想也不是基于逻辑,我有时会得出“我不知道”作为最初的回应。但是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你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才使得一些事情做起来是有意义的。
冈崎:这跟你特意去接触那些你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来的人是一样的道理。
原研哉:正是这样。我相信允许我们自己去预测这个主题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可能是有价值的。
冈崎:通过跟参与这个项目的艺术家的交流,我深刻意识到,不同建筑师、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研究过程中看到那些草稿方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其中包含了我个人思路是完全想不出来的很多思想。正因为如此,我真的很期待参与者在将来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
原研哉:建筑师代表的是这样一种专业精神:如果你很真诚地向他们提问,他们也会很真诚地回应你。这种专业精神的结果已体现在这个项目当中。我觉得,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时甚至比你想象中还要惊讶。有没有哪些建筑师是你希望看到将来可以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
三泽:他们倒不是建筑师,但是我很想看看贾斯珀·莫里森和布鲁克兄弟会给狗狗创造什么样的建筑。我很期待他们可以创造出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层级和定向的建筑作品。
原研哉:扩大范围,接触像村上龙这样的当代艺术家也许会很有趣。他有评估事物的天分。毕竟,说实话,“为犬建筑”并不是关于狗,也不是关于建筑的。这是涉足之前从未存在的价值体系,及新媒体形式的一次试验。
森田:如果这成为了一种媒体形式,有没有可能说某天那些作品不再是建筑呢?
原研哉:作品依然会是建筑。只是不一定限定由建筑师来制作。比如,我们可以有很多公司和品牌制作它们自己的“为犬建筑”作品。它们可以在自己的店铺里自由售卖这些作品。网站只要发挥作为这些公司和品牌想法的枢纽就可以了。说“为犬建筑”是一种媒体形式,我的意思是这个项目是可以有无限用途、几乎可以承载无限的内容以供共享的一种媒介。当然,在经历所有的试验和错误之后,这个项目可能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东西。10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也许会说:“我们那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冈崎:HOUSE VISION的口号“来看看新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房子本身让我印象深刻。我理解你说的“为犬建筑”也呈现了不限于“建筑”或“狗”的一种视野。在为这个项目做准备的时候,我查阅了很多参考资料,但是我发现,很难找到与狗有关的对我来讲完全陌生的看法或者信息。因此我希望这个项目可以给公众带来新意。
原研哉:我不知道“为犬建筑”在将来会怎么演变,但是我相信每一次冒险前行都会给我们建立新的创作基础。这次出版也是这样的一个基础。我们可以以此决定怎样从这里继续下去。尽管可能并不全是关于狗或者建筑,我已经看到了这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新空间、新产品的迹象。
编辑:孙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