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山水城市
0条评论 2014-10-10 20:25:13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马岩松
【编者按】2014年9月20日下午,“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城市山水精神”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主办,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支持。此次论坛邀请王明贤担任论坛主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刘骁纯、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环境艺术家包泡、建筑师车飞、建筑师黄源、建筑师马岩松等美术界、建筑界的专业人士一起,共同“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探讨山水城市建筑理想的实践和学术脉络。

\
建筑师马岩松

演讲人:马岩松
 
2014年 9月20日下午14:00——17:30
“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城市山水精神”论坛主题发言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首先,我想把这个背景简单说一下。山水城市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四个字本来是最早钱学森提出来的,199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有过很多讨论,但是后来并没有很多实际的例子出现。钱学森提出来的想法的时候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时候,在这个里面他忧虑中国城市是不是在未来会失去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不是完全变成像和西方城市一样,城市充满了灰色的方块的大高楼,他担心的事一天一天变成一个现实。这张图其实表现出来一个逻辑,城市在替代自然,他们两个关系是一个对立的关系,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另外的一个说法自然很重要,城市是不好的,乡村是好的,或者是乡村是好的,其实主体是一样的,人造跟自然对立这样大背景。
 
世界上出现很有意思的东西,上面是伦敦的刚刚建成的欧洲第一高楼300多米,下面是北朝鲜烂尾了10几年最后终于建成。这两个楼都有一个很有力量的尖刺向天空,周围没有什么高楼,不是像一个需要高密度的城市现状,不同于亚洲香港、新加坡的现状。这个图里面很明显,上面是一个资本的纪念碑,下面是权利的纪念碑,这两个印证了城市里面的建筑的宿命,权利和资本的纪念碑,很多人说,不喜欢高层,其实并不是说城市不能变成高密度的城市,而是因为高楼和我们生活没有关系,因为它变化了其他的象征。
 
中国很多城市发生类似的故事,我说一下这个,左边是曼哈顿,右边是一个中国正在建设的城市,是哪个城市不重要,因为很多城市差不多的。很多城市类似可能因为他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当地特别的地理环境、气侯环境、自然环境,大家有一个梦想成为曼哈顿,这个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图是在钱学森提出一个山水城市的想法后的20多年,中国城市化差不多30年时间以后,我们还在进行这样的建设。
 
1996年的时候蔡国强刚到纽约做了这样一个作品,冲着曼哈顿放了一个蘑菇云,当时双塔还在,这个作品非常有力量,因为他的透视感,他一个个人和蘑菇云显得非常大,我们都觉得很伟大的曼哈顿,所有人都折服的,人类最伟大的城市建造的一个成就产生了一个对比,我认为他也在质疑这个城市的现状,问未来的城市什么样的。

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911发生了,911发生目标这两栋楼其实是现代主义最巅峰最极致的代表,这两栋楼代表美国工业时期最强大的一个状态,然后两个楼的设计完全符合现代主义最经典的原则,复制,大批量的生产,最大化,最高的效率,这两个楼成为一个目标。另外一个极端的东西是纽约的中央公园,中央公园现在安全的存在着。我当时学生的时候,911以后很多人出方案,未来的世贸中心什么样子,我想未来可能是一个公园,我当时一个学生时代一个现象跟自然很接近,后来很多建筑师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想象,但是,最后美国建了一个很高的写字楼,差不多600米,成为美国最高的楼。从设计上现在看起来特别像中国某一个二线城市CBD的一个楼,非常讽刺。

这张图是我们的一个作品,右面是我们高楼的一个作品,左边是当时做的时候用了一个中国的山水画,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把一个看起来和山水完全没有关系的作品和一个山水画放到一起,还是找到一点类似的东西,建筑很多有型的,当时想做好像在自由生长,没有清晰的轮廓,没有清晰的形势感的立体建筑物,里面充满了立体的花园,人在高层建筑里,现在的一个城市里,也有绿色,也有社区的空间。

之后又开始具体的去研究了一点园林、中国传统画。离建筑最近的园林,右是西式和中式的园林,这两个看起来不一样,内在的追求、手法和价值观都不一样,左边的价值我们很熟悉,其实西方艺术建筑的时候我们熟悉了,怎么转化成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我们也熟悉,因为西方的城市由它转化而来的。右边这个古时候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也了解不少,艺术史、园林史研究的不少,怎么转化成当代的城市却成为一个空白,中国人不了解,更不用说西方人了。于是,我们想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尝试,之所以觉得这个思想变成尝试其实有先例的。很多古典城市已经在不同尺度上探讨,发挥这样的一些想法,这个想法不仅在山水画里面,不只是古典音乐、园林、盆栽,大的城市也有发挥,北京城很多的地方肯定有很高的功能要求的,城市的生活、分区、交通其实都有,但是可能又是一个很美的城市。这种美其实是一个现在很多建筑必谈的一件事。如果说灵魂,北京这个城市给我一个感觉,它给我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很多城市的角落,一些场景都成为人的非常重要的生活的一步。

北京这个城市虽不是一个花园城市,也算是一个绿色城市,这些概念我想和山水城市区分开的。现在后工业时代全世界谈绿色节能,但是有时候我想,如果一个城市绿化很多,也有足够的公共空间、交通很便利、空气新鲜、也不堵车,这样的城市成百上千个我们可能还是很烦的,还会有很多功能层面的东西、技术层面的问题。一个人有一个健全的身体,他是一个健康的人,器官没有病,能工作,但是并不能代表这个人是有灵魂的,山水城市在谈这个层面的问题,并不是说造一片山,造一片水,种树的问题。这样大背景下我们接触了证大的项目,在南京证大大拇指广场的项目中,我们做了这样的尝试。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做的山水城市的展览。

在这个展览中,我们把模型放到院子里。因为模型有比例的,人看园林的时候想象一个园林外的视野,所以把这两个没有比例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变得有点意思了。然后我们开始把这些模型变成了盆栽上面长东西了。

大楼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条件,建筑师总是在一个条件下工作,我们城市变成一个高有密度的城市,这意味着上千万的人可以生活在一起,可以共享资源,如果我们都回到四合院里面的话,北京地是不够的,这个条件下工作我们避免不了看大楼,避免不了在大楼之间生活。这个项目其实有大楼,但是把大楼里面的刚才说提供一些社交空间,一些花园,楼之间用小建筑填满,变成一种村庄式的城市空间,人在地面活动的时候不会有大广场这种空间,一直是在小建筑绿树之间,让大楼会消失掉。

我们做的这个展览我们找了一个古典的院子,这个院子很有意思,其实是城市的细胞,小院子,中院子,再大点是紫禁城,再大还是院子。我们发现空间,空的地方是北京或者说东方的城市很有特点的一部分,我们就把这些模型放到了院子里。我们在展览里面的作品很多已经在实现了,其实很多也都是建筑单体,应该说个人的痕迹还是很重的,这也是我们作品的一个兴趣,对自然、对意境的营造这种兴趣。我想,谈山水城市跟我们作品应该还是分清楚,因为山水城市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应该是很多的建筑师和地产商都可能参与的一个理想,但是个人的实践可以是更多不同的方向,其实这个非常像日本的新陈代谢派,新陈代谢派的建筑师也很多争论,他们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但他们的具体的建筑实践非常不同。

我们最后做一个广告,设计周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展览,会有一本小的出版物,把山水城市和我们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编辑:韩春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