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秋拍隆重推出傅抱石作品专场:“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0条评论 2014-10-23 15:07:5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傅抱石  入眼荒寒一洒然95×43cm 设色纸本 立轴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4年11月610号

展览:

1.“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0日。

2.此作将参见江苏省美术馆“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作品展”。

著录:

1.《画廊》总第102期,第80-81页,画廊杂志社,2005年5月。

2.《傅抱石全集?Ⅰ》,第114-115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2月。

3.《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图版4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0月。

4.《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傅抱石、钱松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第55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2月。

5.此作将出版于《其命维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1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画集》,2014年。

说明:《入眼荒寒一洒然》是傅抱石1940年代初期一个非常特殊的“过渡时期”面貌作品,叶宗镐专为此画撰写长文,对此类作品评价极高:“非常罕见的,也是最为难得的,最为珍贵的。”据画家家属目见此画的原样装裱及签条题写方式,认为是幅《入眼荒寒一洒然》乃1942年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的“石涛组画”之一。此画展无详细展品名单,但从画作风格,及原裱及题签等情况判断,应无疑问。画上钤舒惠根鉴藏印。舒氏为浙江杭州人,1949年后供职于杭州文物商店。

\

读傅抱石《入眼荒寒一洒然》感言(节录)

这是一幅四十年代早期的作品,与《初夏之雾》、《送苦瓜和尚南返》等作品的画面、构图、题材等虽不一样,但是画法、笔致以及体现诗句的思路,画面构成的独特手法却都完全一致,都属于先生求变、求新时期创造性的作品,先生自己则称之为“尝试性的制作印”。

石涛上人曾作山水画八幅,其第三幅款题“入眼荒寒一洒然”,仅此一句,未见全诗。石涛之作常有此种情况,如“试看千山云起时”、“秋风吹下红雨来”等画,也都只题“独脚诗”一句。抱石先生此作,亦就“入眼荒寒一洒然’诗句为题而创作。先生未见过石涛原画,只是根据诗句意境以自己的理解,主要营造一种荒寒、冷隽之美的景象。前面讲过,以此作之风格看,大约作于1942年初,甚或更早。此时先生正处于绘画的“变法”时期,作品既不同于此前之比较传统的笔墨,也还未见此后的被人称作“抱石皴”的全新画法,呈现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过渡时期”的面貌。当时他是在提倡“写真山水”的原则下,“欲使自然为图”而创作此画的。……先生决心走出新路,他抛弃了陈旧的山水画老套路、老程序,汲取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等素描方法,画面上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传统的线条和皴法,而以水墨的浓淡,表现体积和远近。此幅《入眼荒寒一洒然》及《初夏之雾》、《送苦瓜和尚南返》就是在创新变法的意念下,以这种新技法进行创作的“尝试性的制作”。然而尝试的结果,先生觉得“‘线’的味道不容易保存,纸也吃不消”,这话说的是《初夏之雾》,此幅《入眼荒寒一洒然》也是一样。由于景物的体积、远近、块面等等的表现,全靠的水墨擦染,当然线条少了。而多次的擦染,薄薄的宣纸,当然也经不住——后来,由此的画法,这种新旧交替阶段的过渡的特殊方法所画的作品,就不再出现了。正因如此,此类作品是非常罕见的,也是最为难得,最为珍贵的。

                                                           —叶宗镐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