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 第一单元主题论坛:文化金融环境尚未完成
0条评论
2014-11-25 17:31:2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保兴整合

第一单元主题讨论现场
第一单元主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明先生主持,邀请国龙联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陆兴东,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震华,中国民生银行文化金融事业部总裁万晓芳,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副总裁周晓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唐肖明共同围绕“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进行讨论。以下讨论内容实录:
文化金融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张晓明:非常荣幸担任这个对话环节的主持人。今天这次大会主题是“新金融、新资本、新格局、新趋势”。在场的各位都是在文化金融领域做了大量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有影响力,对新的发展形势有什么样的看法,希望结合你们各自所实施过、操作过的具体案例,跟大家谈谈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个人的心得,包括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唐肖明:现在我们在投资领域方面分的非常清楚,我们走了一条非经典线路。在我们的机构当中做中后期的投资,做上市公司的投资,VC也在做,同时也投资项目。我们面对市场上已经成名已久的VC、PE或者是影视投资基金的时候,总是觉得有一些忐忑不安,但是我们还是想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陆兴东:我是从产业出来20年转入投资的,非常清楚做产业人的辛苦在哪里,危机在哪里。我们现在更多看内容产业和科技如何结合。对国龙来说,我们三年前成立了这个投资平台,现在内容和科技结合,和资金结合。半年里我们和7个票务公司形成全国统一平台,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年6月份60%的票务要进入我们的系统;第二,我们培育了三年的天马公司。现在版权管理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的互联网比较幸福是偷盗企业家的,所以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免费时代。现在我们正在全国覆盖。我们还在做视盘技术,未来你会有一个硬盘,就像手机一样,是加密的。另外,还有艺术品基金;我们在四年前有一家公司做到现在,是身份识别系统。这样对于国龙来说,内容部分我们有两个电影公司,一个电视剧公司,一年有二三十部电影。形成内容创造联合体。同时我们也在和一些产业基金合作,我们还在做产业园,全国有4个产业园。我们对产业链进行全系列的投资,希望和金融界想要进入文化行业的人来互通有无。
杨震华:我想讲新文化的基本的发展理念和业务战略方向。新文化现在主要的业务一个是影视内容,一个是内容加渠道和科技。内容方面,电影产品我们已经做到了一定的数量,现在我们正在拓展电视、电视栏目和新的网络剧。这几年制播分离、媒体平台交替,实际上制播分离推动了很多内容生产的产业收益的想象力。尤其是综艺节目,去年的收益已经达到了200亿左右。对综艺节目一旦打开渠道,他的变现能力就会显著增强。另外,就是户外大屏,现在一线城市基本上已经挂满了,而在二三线城市还有一定的潜力。包括和新媒体新科技的合作上,也有很大的拓展。另外,影视内容持续发展,一定要含有科技含量。因为在影视制作当中,科技支撑和科技的应用是可复制的,可以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创意的。
今天的主题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在这方面新文化走过了一个很有体会的路程。上市之前到今天,文化要获得资本的青睐,首先要把自己的体制、体系要更加透明,让金融看得懂这个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金融进来当然首先是考虑安全性。反过来我们也希望金融对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或者是这样一个产业形势下,要更进一步。因为很多金融的产品,确实在文化当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我们也在这方面探索,包括最近在美国和海外投资合拍电影过程当中,发现海外的融资渠道非常的丰富。
文化和资金发展到今天,在整个产业当中是必要的或者说必然的一环,尤其是上海,这样一个文化金融国际化的大都市,作为一个专业的平台,如何跟社会资源结合的更好,让他们带着剧本和创意可以在这里找到资金、发行的团队和市场的评估,可以让很多的从业者,包括编剧、制作人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和银行直接对接,我觉得资本和内容的力量才会发展的更快。
万晓芳:我来自中国民生银行文化金融事业部。大家对金融事业部可能比较陌生。民生银行在总行、分行、支行的架构下,针对行业还成立了事业部,文化金融事业部,相当于银行中的专卖店,专门针对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我们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建立了四个事业部直营的分部,由我们事业部提供指导,由各个分行根据自身授权进行审批和服务。于2011年12月成立。三年来,我们已经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了超过100亿的额度。
另外,我们主要聚焦在文化旅游产业链、影视产业链和新媒体产业链。对影视产业而言我们今年投了60多部影视剧,如《心花路放》、《后会无期》,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新文化也是我们的客户。对我们而言,文化产业这个新兴产业离不开自身的发展以及金融的支持和参与。民生银行拥有体制的优势:是中国唯一一家全民营的民营股份制银行,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行业金融事业部来负责这个行业。这个新兴行业要打破原来那种行业非常成熟,金融随后跟进的模式,而是金融服务必须要和行业共同成长,共同创新。要做好文化金融的行业,必须要依靠专业和创新去重构,构建更好的产业发展的金融伙伴。在有专业团队的基础上,还要根据行业特点做创新。这个行业并不是有很多的实务资产,其团队行业的经验,包括行业的整合能力,要认可行业无形资产是有价值的。还要识别文化产业自身它来驾驭行业风险的能力。这些竞争力是我们要有能力去识别,以此为基础对他的金融现金流进行金融工具化,设计金融工具产品。所以我的观点是要以专业和创新重构文化金融服务,这样才可以和产业共成长,助力产业发展。
周晓栋:我来自上海文化产业基金,我们是上海市政府批准的,由海通证券、SMG、上海报业等联合发起了专业投资于文化行业的基金。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我们也做了大量的文化行业的投资。有三点体会,第一,文化行不分阶段。市场上很多的机构都会分为VC、PE或者是早期、中期、后期,我们认为是文化行业无法分阶段。因为文化行业很大程度是IP创造,在创造之前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但是如果说把这个IP创造起来,很有可能这个公司马上就会变成有非常大的流水和盈利的公司,典型公司就是游戏和电影。
第二,文化和互联网是无法割裂的。因为本质上文化是虚拟的产物,最容易被传播的就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文化的创造和IP的创造是有一些壁垒的。包括地域壁垒、行政壁垒。比如说出版公司,像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等等,如果碰到互联网,他就失去了这些壁垒。比如每个区域有一家报纸或出版公司,但是如果碰到像新兴产业,类似《今日头条》这样的应用,这时,竞争就失去了地域和其他的壁垒。进行新业态的尝试必须要面临这样的竞争。
第三,文化必须要和资本结合。因为本质上文化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介入才可以创出好的IP,好的模式。并不是说5000万投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产生巨大的收入,和500万做一部电影或者是电视剧是一样的。所以文化必须是资本与技术结合才可以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编辑:李保兴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