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先生
董国强:从今年秋拍市场来看,感觉是成立以来是最艰难的一次,这是我们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从最初的征集到后来的拍卖都是非常艰难的。和春拍相比,市场情况要差,在座公司都是这样,只是程度不同和春拍的成交额相比都有所下降,除了翰海这个特殊情况,其他公司同比成交额都在下降。成交额下降的原因:第一是征集困难,首先没有东西卖,自然成交额就下降;第二是整个参与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受到的影响。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股票好艺术品市场就不好,股票市场不好,艺术品市场就好,这是一个必然的联系还是巧合?我们也无法下结论。但从秋拍来说艺术品市场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在座很多人不愿意说这个话,做拍卖的也太愿意说市场不好,希望说好。市场有句话说“艺术品市场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信心。”市场不好的时候缺的是信心,因为艺术品市场总体来说比较小,需要的资金面比较小,一年几百个亿,和任何一个行业相比都微乎其微。今年秋拍市场的表现非常弱的。这个说明明年的市场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刚刚嘉德代表也谈到,匡时的情况也是一样,办理竞买的人数和春拍相比是持平的,但是成交率、成交额明显有所下降。市场的观望气氛比较明显,这和股市一样,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是群情激奋,一好大家都愿意买,市场出现问题或者是下滑时大家观望的态度比较明显。而且我发现有一些名家的作品,像坐电梯一样两年前起来了,这会儿市场又下来了,我估计赵旭和我都是属于对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熟悉的,在座的诸位中我们两个对业务的关注是最大的,或者说在这方面也是某一个项目上的专家,肯定赵旭也有这个体会,比如赖少其,去年同样的一个尺寸的作品是80万、100万,今年收了一个30万流标。这种情况明显地表现在一些地方性的名家作品上,比如说四川的某个画家或者说广东的一线画家,这种情况是我们始料不及的。现在从秋拍一结束以后我们就想明年春拍怎么办,这是很严峻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拍卖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平台性问题,有人卖、有人买才行。没有人卖首先把我们的生存的基础断了,这个情况比较严峻。
另外国内的拍卖公司和苏富比、佳士得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什么?我们主要的项目是中国书画,就中国书画而言,一线公司成交额要占到70%,二线公司可能要占90%甚至100%,大部分拍卖公司只拍书画,现在的情况是苏富比、佳士得还有更多的业务,还有更多拍卖的项目,以香港来说,书画的成交额每次就是三四个亿、最多四五个亿,其他的领域、其他项目的拍卖相对来说占比更多。面对今天这样一个市场困境的时候他们比我们的生存能力更强,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困难。
赵力:匡时董总说很紧张,温总什么意见。
编辑:郑永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