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听王劲松讲述他的90年代
0条评论 2015-02-12 13:27:4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艺术家王劲松
艺术家王劲松
 
前不久,北京现在画廊展出“王劲松的90年代”,让我们看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王劲松。熟悉自不用多言,陌生缘于这次展览为我们部分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王劲松。原来在那个年代,王劲松还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和作品是不为人所周知的,这也是举办此次展览的其中一个动因,而另一个,用策展人黄燎原的话来讲:“你会发现现在有的东西,90年代已经有了。”
 
那个时期的人压抑,同时对物质没有太高要求,也不知道画能卖钱,但愿意铆着劲儿画,时不时地自己出钱做个小展就觉得很幸福,如果幸运被收藏便会喜出望外。当王劲松在他艺术生涯正式收获第一桶金的时候,他选择去欧洲考察花尽钱财去开眼界,结果回来后,他不画了!有了毅然的舍,便有了随之的得,业界称他为“观念摄影一哥”,这个身份在人心里坐实了。王劲松不爱重复自己觉得无趣的事情,并且始终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他身上,他是用第三只眼看世界的人,是个优秀的旁观者,他用艺术的方式唤起人对社会现象与自我的关注、自省,他从不消极抵抗或揶揄反讽,你永远感受到的只能是他始终铆着的那股子正能量的劲儿与浑身的大自在。
 
主意正的楞头小子 这一跑就跑出了未来
 
99艺术网:在考上大学之前的经历是怎样的?
 
王劲松:我15岁时上中专,回去本来应该当老师的,结果那个时候个子太小,被撵出来了。我17岁就去了工厂,后到机关,后来又去了技工学校当老师, 20岁那年想考大学,单位不同意、家里不同意,因为如果同意就等于要把工资放弃了。
 
我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我是老大,从黑龙江跑出来完全是自己硬跑出来的。
 
99艺术网:挺厉害,硬跑出来了。您的家乡在黑龙江,为什么没考就近的鲁美而去考远在杭州的中国美院(原名为浙江美术学院)?
 
王劲松:当时鲁美没给我准考证,可能我的路数跟他们不对,但是浙美给了我准考证。这个故事更复杂,当时浙美给我准考证的时候晚了,因为我家在边远地区,信寄到我家的时候人家都考完了,结果浙美特别神奇,那年设了一个补考,大概边远地区来了16个人补考,国画系是让我们去杭州考的。

99艺术网:那时浙美的气氛很好,是否也对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劲松:浙美影响力很大,包括古文达、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吴山专等这伙人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刚上学的时候,脑袋跟不上、技术上也不熟悉,拼命跟老师练基本功,到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有变化了,不听老师话,开始画自己的东西,包括毕业创作已经被老师批判得一塌糊涂了。
 
浙美那时有一个最好的图书馆,文化部投资做的一个外国资料美术馆就在学院里,而且那个时期浙美有早一批出国留学的人,当时也与美国旧金山的艺术学院合作,互派留学生,所以学校的气氛比较好。

编辑:王胤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