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听王劲松讲述他的90年代
0条评论
2015-02-12 13:27:4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标准家庭》 1996 概念摄影 王劲松
歪打正着开始观念摄影 从社会到个人的反思自省99艺术网:《标准家庭》是涉足观念摄影的代表作,后来也陆续做了一些与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作品,比如《百拆图》,您具体谈一谈。
王劲松:《标准家庭》其实是歪打正着的一件作品,因为本来是收集材料嘛。我毕业创作的时候有这种感觉,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比较独特,那个时候拍了大量照片,整个构思过程当中更有趣味,那时没有觉得一定是摄影,就是一件艺术作品。1998年我又做了《双亲》拍老年夫妇,到《百拆图》基本上把这个事情奠定了,2000年以后我又陆陆续续做了几件,做到《天问》为止。
99艺术网:观念摄影,有的作品会按照观念的意志进行造型处理以及内容、场景演绎,呈“大制作”状,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不附加过多感情色彩、也不过度摆拍,站在镜头后面的人感觉很冷静、又理性,这似乎和您试图摆脱画得好的技巧一样,要故意去掉一些擅长,这是不是您要的真实?没有想过加一些“佐料”?
王劲松:我尽量简化很多外来的、过度掺杂的含义,尽量让一个独立的元素变成一片,因为我觉得跟中国比较贴切一些,包括创作也是几年构思一件作品。平时我也不是一直在做,我是一直要横向、纵向考察有没有意义、有没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别人怎么想?我自己怎么想?我会传达什么?设计好了一口气就做出来。
99艺术网:在您的《标准家庭》、《双亲》、《拆》这些系列作品中,我们通过一个个的相,引发对其深处的社会问题思考,而在《气血图像》、《天问》中转向了对人本身的思考,《天问》这组作品通过展览视角的布置,更新了观者观看展览的经验,如何想到让大众去俯视作品而不是平视?
王劲松:最早拍《标准家庭》是三个人,然后拍《双亲》是两个人,《天问》是独立的一个人。2010年在上海做大型摄影装置《天问》,拍了六百个人,做了六百个灯箱,《天问》拍的那些人都是朝天空看的。观众也是在上面往下看,作品里的人是往上看,问天怎么办?祈求以及各种感觉都有,欧洲人也是这个意思。在中国的意思什么都有,高兴的时候也是,不过肯定是在最悲惨的时候会经常向天问话。
从《天问》开始,我就有了摄影装置,摄影和场景配合起来,让人更能体会现场的感觉,一个大黑房子里六百个人在地上,像人间地狱一样。做成T台,玻璃台,人站在玻璃上往下看。
我一直有一个概念是旁观者,虽然深入其中,实际上是把自己抽离出来观察社会现象。这一点在我的创作当中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态度,有一种见证的感觉。
99艺术网:在对于拍摄对象的表情捕捉上,为什么总是避免太多表情变化?
王劲松:我做摄影的时候相对来说理性那部分占的面积大一些。《天问》拍的时候都是在上边往下拍,人是向天空看的。没有太多表情是给人更多的思考余地。包括《百拆图》、《标准家庭》都是,表面看就是最简单的一张照片而已,但是一重复罗列起来,就带有社会现象,表面背后隐含着特别复杂的元素,包括生存环境、遗传基因等,每个人有不同的思考。
编辑:王胤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