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少女_1960年_布面油画_110x81cm
各洛赛论方君璧之画(各洛赛作者注释)
方君璧夫人绘画,其有中国传统的典型与西洋技巧,表面看来似乎不易协调,但由于她作画的异并,竟能斟酌两者之间,自具权衡,一炉冶之,联系这两者的要素,就是她富有幽窈的诗趣,这种诗趣,却又从真实的泉源汲取而来。
再也不能比她所画的儿童像,更率真,更生动了!这画像,感觉虽然敏锐:用笔却非常含蓄,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她虽惯画儿童,但同时像那些古庙乔松,平湖明漪,初春玉蕊,也常在她的笔底出现,她运笔时,全神贯注,大有陶然自得之乐,相反的,则为一些姿态古拙的老松,卓然独立,令人感到画面有严冬肃杀的气氛,不免叫我联想到比利时象征诗人梵尔哈伦亲托在佛兰特最荒凉背景的那首「古橡」歌。
尤有进者,君璧夫人之描写自然,纯粹中国风味,同时具有佛家和道家的意境,一种宇宙的神秘,创化和融合,她的「睡道人」一类的题材,可以看出画家内心深奥的倾向。
论到她的技巧,则以一个具有数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的人,加以西洋艺术的陶冶,其方法的繁多,原也不用令得我们如何惊讶。她很敏捷地,行所无事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她的作风之指挥自如,在这方面可以证明她的控制的巧妙。
她作品的色调本多层次,但有时却极其简洁,苑如古宋画家之作。将足以妨碍全体纯粹的那些结构上的附属的技节,多余的笔墨,一概摒除净尽,她所作表情极为强烈的人物画像,著墨也复无多,如已故作家曾仲鸣遗像,即其一例。
一件作品吗,即具精确的技巧,复函深刻的观察,已令人惊叹:同时那一种细腻温愿的感觉,更可以说是君璧夫人的特点。这上面显示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可爱的人格,在文化内容上吗,中国自古相传的审美观点,和希腊文艺观点,远东人文主义和拉丁人文主义,两方面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不同。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