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南京博物院藏品)“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将于2015年7月25日至8月1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龚良:展览前言)。这是北京画院继“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与“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后,再度推出的又一专题系列展。展览以实景山水题材为切入点,聚集了文徵明、石涛、髡残、龚贤、王翚等三十余位明清画家的书画佳作,希望通过对实景山水题材的研究与展示,为当前绘画创作中的写生问题提供一些启发与深省。展览期间,一本融合了作品、画论、诗词与研究著述的画册也将与读者见面。(王明明:画册序言)
龚贤《溪山烟树图》
高 岑 《金山寺图》
全新系列,北京画院联手博物馆开启古代书画研究
自2007年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以来,已经成功梳理和研究了三十余位画家的艺术历程。今年,北京画院将目光投放至中国古代书画,正式开启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这一全新的单元,并由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北京画院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此后,北京画院将陆续与各大博物馆合作,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优势资源与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成果,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书画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新的展示与研究模式的探索。自2012年起,北京画院已逐步与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等各家专业博物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美术馆界与博物馆界联合展示方式。这一优势互补的新模式,必将以更新颖的形式为观众呈现更多的传统艺术经典之作。
实景山水,看古代名家绘制的山水明信片
实景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按题材而分的一个门类,多以写实手法描写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园林宅邸等客观景致。相对于画家在游历之后,依靠目识心记所绘而成的胸中丘壑,实景山水画更为真实和可辨。它滥觞于魏晋,成熟于隋唐,至宋元鼎盛,到明清内容愈加丰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清朝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均是实景山水的佳作。
此次展览立足于这一主题,通过明清文人的实景山水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江浙文人的行旅风尚、古都金陵的遗民喟叹、私家园林的筑造热潮与隔空遥想的山水寄情……。一件件作品,就像一张张饱含情感的山水明信片,言说出画家对家山故土的热爱,对万里壮游的期冀。
四个板块,带你体会明清画家的家园情、故国泪
16至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期间,就政治而言,中国经历了由明至清的更迭;就经济而言,则出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兴起。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酝酿而成的实景山水,无疑是由各种情绪交织而成的。因此展览根据作品情绪节奏的悲喜缓急,分为四个板块:“遗民泪尽胡尘里”谱写了明清鼎革之际,怀道抱德的文人以节义来表达的故国之思;“江湖万里水云阔”体现了旅游象征着“名高”成为社会风尚后,画家对山水纪游的热衷;“同看家山万叠屏”讲述了明清时期江浙文士重新建立地域文化的政治诉求,以及在这种诉求下迸发的家园之情;“信有山林在市城”汇集了明代造园之风勃兴下的园林绘画,真实地再现了几百年前的园林景致。
北京画院所做的展示与研究,总是面对当今美术发展中的困惑以及在继承创新中的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此次“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展”即是针对古人如何对待眼前之景这一问题展开的。不同于当代画家以照相写生再转换为绘画创作的方式,古人通过游历观察、目识心记来描绘其心中山水。表现地虽是眼前之景,画中笔墨却体现出文人的主观情感与学识修养。因此,今人对古代山水画的借鉴不应仅仅停留在笔墨层面,更需理解古人观察山水、认识世界的方法。展览希望观众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实景山水画中选取自身所需的经典之作,进入古人传统,寻找古人真谛。
延伸阅读:
为什么园林题材的绘画会有单幅、手卷和册页的形式呢?观看园林的视角有什么不一样吗?
展览预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北京画院美术馆将于2015年7月29日至8月31日在一、二层展厅举行(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大爱悲歌--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研究展”。该展是今年文化部组织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重要内容,敬请期待!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