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特别是受蜀中山水的体察启发,他的山水画意境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融汇日本画技法,创独特“抱石皴”法,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1944年9月创作的表现蜀中山水秀美景致《夏山图》,即是他“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的代表作。
傅抱石 观瀑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99×58 cm.
RMB: 4,800,000-5,800,000
说明:此幅作品原为江苏省国画院藏品。
傅抱石的山水画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他从1938至1946年在重庆金刚坡居住了八年当地“烟笼雾锁,苍茫雄奇”的景致给予其很大启发,他称之为“这是造化给我的恩惠”,这段远避战乱,偏居一隅的金刚坡时期孕育出了傅抱石典型的艺术语言,磅礴多姿的“抱石皴”。此幅画面构图开阔大气,布局巧妙,构思精到,通过强烈的虚实对比,营造出纵深的空间,达到咫尺千里的效果。近景巨石矗立,松林茂盛,一座房舍临渊而建,房舍形制简陋,仿若高士幽居之所在,但是围栏处却空无一人,令人不由联想,谁在此处聆听飞瀑流泉、天籁之声?中景悬崖高耸,壁立千仞,飞瀑分成几折飞流直下,落入深潭幽谷;远景不见重峦叠嶂,只见冷峻的山体。这种空间设置之法为傅抱石所独有,他一方面继承了北宋山水的宏伟章法,一方面又打破了山水层次的局限性,从此图中可观之,画家将中景与远景之间的层次虚化,不写全貌而仅表现局部,使中、远景既各有风姿,又混溶一体,既清晰可见,又虚无飘渺,形成一种近乎混沌的整体印象,使观者的视线集中在近景,又不经意地飘向远景,视点不断游移,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无尽的意趣。
傅抱石 虎溪三笑
立轴 设色纸本 1962年作
68×45 cm.
RMB: 2,000,000-2,800,000
说明:上款“橘泉”即叶橘泉,中医药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药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曾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学校副校长,中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副院长,南京药学院副院长。
这幅《虎溪三笑》创作于1962年,这一时期傅抱石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从画中可以看出傅抱石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所画人物以形求神,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画中人物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他还积极尝试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彰显出独特的绘画风格。此画描绘的是雄伟的瀑布前,有三人谈兴正浓。全幅湿笔作画,水墨淋漓,浓淡相映成趣。“虎溪三笑”是自宋元以下流行的画题,取材自东晋慧远的故事。此画藴含古今,融贯中西,所用皴法乃为傅抱石经年苦心揣摩,把传统文人画中各种皴法,树法,点法都相揉合,自创如同乱麻的“抱石皴”,巧妙的将松散破碎的皴与点统一在物象的结构中,在貌似凌乱中,使人物与背景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
“傅氏此作行笔磅礴大气又极为简练。巨石之上三个古人轻松潇洒,一边欣赏巨瀑,一边谈笑自如。此图虽未钤“往往醉后”之闲章,却可见画家笔下之醉意与仙气矣!”
——傅二石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