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专场
徐累 蝴蝶君 2002年 纸本设色 65×48cm
出版:
1.《现实的背后——另一种现代主义》,台北帝门艺术中心,2002年
2.《徐累》,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2008年,第14页
3.《徐累》,江苏省美术馆编,第10页
4.《大周末hospot》,2008年6月26日-7月9日,第12期封面
5.《Lohas》第168页,2010年6月
6.《第二届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
RMB 450,000-650,000
徐累是博采型的艺术家,他擅长融合东西方绘画传统的暗喻主题,使得作品发散出引人入胜的神秘气质和哲学意味,如同这幅《蝴蝶君》。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庄周梦蝶”的典故,这个被历代文人反复的再创作的主题,最有名的便是李商隐的“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徐累的画面中两侧的屏风分隔出一个具有景深的空间,左侧一文人持书,右侧太湖石上落上一只白色的蝴蝶,如梦似幻。
当代艺术专场
彭薇 遗石 纸本水墨 128×70cm
RMB 60,000-80,000
十多年里,不管在画什么系列,彭薇总会过一阵就回过头画画太湖石——并没有传统国画里与石头相伴的那些枯枝或白鹭,单就是光秃秃的石头,和一份特殊的题款。在彭薇看来遗石系列是以一种过去式来证明现在时,它被剥夺了所有古代的涵义,只剩下图式,并转化为一种历史的记忆。它以去除文化意指而获得新的文化的可能性。但她并不想证明自己的当代性——因为当代艺术一词的概念来自西方——她其实想证明中国水墨画具有悠久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中国人对于时间和今古的概念,怎样有别于西方人——中国古代文人有一句非常哲学的话:“我恨不见古人,也恨古人不见我。”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