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 2009-06-27 22:49:1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在中国当代绘画中,与方力钧等艺术家一起被冠名“玩世现实主义”的宋永红,其人物造型非常独特和个人化。2009年6月的一个夏日午后,宋永红应邀走进99艺术访谈室,对着记者的镜头,第一次披露他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

 第二部分  学院传统——宋永红构建自我艺术之路

 

99艺术网:后来宋老师又考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校?

 

宋永红:之前其实也是经历过很复杂的过程。因为小的时候,按照父母的态度去评价你,你其实是一事无成的一个角色。因为学习也不好,我就是实话实说,真的是学习不好,而且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爱好。家长完全处在一种拿你没有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突然有一天我就开始画画了,家里面就觉得可能这至少是不出去瞎玩、疯跑或者惹事的一个事,能坐在家里边了。然后就一点点开始,后来我哥在天津美院上学的时候,第一个学期放假回来,听我妈说我在画画,就特别高兴。就这样一点点跟他交流,他告诉我们怎么画素描、速写,就一点点地接近了这个东西。最初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自己要上大学,或者上那么好的一个学校。当时叫浙江美术学院。里边充满了偶然和意外,我觉得是这样的。

 

99艺术网:也是宋老师的天赋、爱好赶上了这个机遇,有了这么一个环境,抓紧了时机,还是有一些必然的条件。

 

宋永红:对,所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上了浙江美院了。

 

99艺术网:宋老师是88年毕业的?

 

宋永红:对。

 

99艺术网:当时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特别快,很多艺术群体出现。在85年的时候有一个展览特别值得关注,就是“85新空间展”。这个展览的成员好像大部分都是你们浙江美院的一些学生做的,浙江美院还有一个社团叫“青年创作社”,包括你们版画系的。当时宋老师还在校读书吗?

 

宋永红:85年我读二年级,84年上的学。

 

99艺术网:当时这个环境对你的影响大吗?你是怎么看待很多艺术群体、现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在80年代,你是怎么看待的?

 

宋永红:我的起点比较幸运,因为我当考生的时候,我看的那些东西和我学习的东西,其实已经从现代主义早期的东西开始了。那个时候很多考生可能更多地是看苏联或者是看古典的基础,我当考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看现代主义的东西了,比如现代主义早期,像高更、塞尚、梵高的东西,已经看这些东西了,后来看现代主义中早期,像毕加索、立体主义、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的东西,从考生的时候,就开始看了。

 

99艺术网:80年代有很多画册,很多翻译的东西已经到中国了是吧?

 

宋永红:对。上学以后,实际上这个影响已经是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了。这一点当时还是受我哥的影响,他很早。因为他上学的时候,已经开始接触和关注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从欧洲来的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入学一年级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大的障碍,就是你一入学以后,突然发现学生,同班同学绝大多数所使用的手法还是比较学院或者是比较苏联的那一套的东西,这一套东西在一年级上学的时候,一年级的代课老师比较认可这种价值。等于我一进去以后特别不适应这种东西,就是你的体系和你自己接触的潜移默化的价值标准跟他这个体系还是相矛盾的,就是在一年级的时候特别明显。后来就发生了一个特别大的质的变化,一进入二年级以后,老师也变了,整个浙江美院给你提供的环境也是让你觉得非常宽松、非常自由的一个空间,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99艺术网:当时浙江美院还是比较重视现代艺术的?

 

宋永红:因为它有一个传统,最早30、40年代的时候,很多从浙美出去的老艺术家,包括林风眠、赵无极、潘玉良,很早现代的一帮艺术家,那帮老大师们去法国,有过这种传统。后来到了80年代以后,浙江美院,当时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浙江美院的藏书系统跟其它学院是不一样的。浙江美院主要是现代和实验性的信息、资料,这个学院本身也具有这样的传统。

 

99艺术网:当时有一部杂志影响特别大,叫《美术译丛》?现在叫《新美术》。那个时候它就翻译好多西方的一些哲学,现代的一些艺术价之类的。

 

宋永红:对,包括年轻的一些老师,比如说洪再新,还有范景中老师,他在翻译贡布里希的东西。

 

99艺术网:《艺术发展史》。

 

宋永红:对,有很多不一样的,就是跟其它学院不一样的系统,而且那儿的老师也非常好。我的印象中,当时的王公懿老师,(韩黎坤)老师,还有梁铨老师,这些老师当时的年龄可能跟我现在差不多,然后跟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给学生的宽容度也特别大。所以你在这个空间里边得到的系统和去往下走的路子就明显不一样了。

 

 

【编辑:石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