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国昌语录 2010-01-26 15:55: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对刚入门者来说,它就会先入为主地成为“枷锁”、“牢笼”,使学者会对鲜活的世界无动于衷、无感受、无创造、只会作已有传统符号的记忆与重组。

  

  ● 历来的文化和艺术有两种进入方式:符号进入和肉身体验进入。中国是以符号进入为主体,幼儿启蒙教育中的《百家姓》便是明证,绝对无意义的纯符号灌入。中国的文字是个庞杂浩大的符号系统,也是要花掉幼儿求知最旺盛期的几乎全部精力。绘画的《芥子园画谱》,把初入习画,感受千变万化大千世界的眼睛变成了固定模式化、符号化的眼睛,它是以传承为基点的一种文化模式。肉身体验进入方式是以个体感受进入,进而认知,再进而理性思考;是以个体感知为基础、为主导的,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文化模式;幼儿教学是以“人、手、口、刀、牛”“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猫猫、狗狗”幼儿感知的世界来进行,艺术教学是以幼儿的随心所欲的涂鸦和写生等感知世界和释放感知的手段肯定个体的主体认识,这就形成两种文化体系。

 

  ● 《芥子园画谱》是双刀剑:对于一个对客观世界有明确认识、有艺术见地、有主体意识的从艺者来说,学学它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传统画如何把现实感受转化成中国笔墨传达的,它会是启迪创造具有传统精神图像符号的拐杖和前车。

 

  但对刚入门者来说,它就会先入为主地成为“枷锁”、“牢笼”,使学者会对鲜活的世界无动于衷、无感受、无创造、只会作已有传统符号的记忆与重组。

 

  ● 原生态草根艺术包括三个部分:1、民间艺术:是集体无意识创造的艺术,是民间世代积累、点滴创造的一种时间的沉淀物,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规范性,由于是集体创造,而不具备个性化创造的艺术家和大师;2、草根性原生艺术家: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和独立的非专业草根性艺术家;3、专业艺术家的草根性取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原生态艺术家,只是把原生艺术看成是一种可利用资源,进行语言上的模仿、吸收和挪用,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或转换后形成独到的语言内涵。

 

  ● “笔墨”最本质的点就是“感情”,在掌握笔墨基本规范之后,有感情投入的“笔墨”,可以做到千姿百态风情万种,而无感情投入的“笔墨”,只是一具“僵尸”,在结构上绝对正确,无可挑剔,但却无鲜活感人之生命。当然只有感情,毫无规范,毫无控制,毫无秩序,哪怕是非传统的属于自己创造的规范,那将是“魂不附体”,有魂而无恰当的载体来显示,这种“感情”在艺术上是毫无意义的,还有一种笔墨,看似龙飞凤舞,潇洒飘逸,但却无真感情,只是娴熟油滑,高度的熟练工而已。就如在殡仪馆被精心打扮的尸体,表面栩栩如生,红光满面,容光焕发,但毕竟是僵尸。

 

  ● “意象”是在眼下中国画中常用之词,孤立地用“意象”来判断作品艺术价值,这其中就没有了“语言”问题。用传统的语言也可以造出意象来,这样就淡化了语言的独立性,似乎可以用千篇一律、世代因承的手法(语言)造出“意象”来便是中国画的最高要求。当代艺术强调寻求语言——独立的语言方式,来传达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的感情、思想、观念。“独立的语言”常常是某些固守传统的人的盲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