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村”平静而危险的生活方式 2010-09-28 09:56: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安群 点击:
也许更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是,宋庄“画家村”更像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一个聚集着众多所谓的“先锋艺术家”,却残存着旧时代的速度、节奏与气息的“文化怪圈”。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选择了宋庄,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平静而危险的生存方式……

(该文来源于2002年3月29日的《北京青年报》)

提起“画家村”,不少人记得它曾在圆明园热闹过一阵,而如今更具规模的宋庄“画家村”,却显得颇为沉寂。

也许更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是,宋庄“画家村”更像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一个聚集着众多所谓的“先锋艺术家”,却残存着旧时代的速度、节奏与气息的“文化怪圈”。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选择了宋庄,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平静而危险的生存方式……

“画家村”面孔

关于宋庄“画家村”的形成,有很多“版本”,最简单的一个是:1994年,几位“明星”艺术家因为不堪外界的“骚扰”,便在这一年的春天从圆明园“转战”到了通县以东十公里处的宋庄。之后又有大批“先锋艺术家” 尾随而来,分散在大兴庄、小堡村、辛店、北寺、小杨庄等村落,或买房,或租房,逐渐使这一片成为了一个艺术家的聚集地。

据说,目前宋庄“画家村”的村民已近200人,他们大多以卖画为生,过着自认为正常,但在外人看来却很独特的一种生活。

和早期一样,这儿的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同样良莠不齐,职业与知识背景也很复杂,但到了宋庄,便都成了“自由艺术家”。大部分人逐渐爱上了乡村的闲暇、慵懒与清淡,但也有人无法适应,于是搬到了通州滨河小区舒适的楼房里。

留下来的人在和外人打交道时,则自得地称自己是“村里人”,也十分自豪于这里的同化作用,新来的人过不了多久,至少在外形上便会同他们彼此呼应:锃亮的光头、不太整洁的衣领与咔叽布长裤。

他们住着带有四合院的农舍,和农民一同分享着这里的阳光、土地与空气。他们也特别钟爱老家具,几乎每家都有几件“淘”来的旧摆设。他们养的也是那种粗暴、凶恶的大狗,并习惯于对狗的训斥,漫骂中常夹杂着农民式的狡猾与威风。

和城里人不同的是,他们绝不会和邻居“老死不相往来”,他们喜欢串门、聊天、打牌、聚众,也十分满足于这里的无拘无束。大部分人过着毫无规律的生活,基本不看表,也很少惋惜时间的流逝。有人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有时也会趁着落日的余晖潜入城里,大量的酒精、些微的银子、一两个时尚的姑娘和昏暗的酒吧,常是他们的夜间布景。他们很少看报、听音乐,也不怎么看电视,电脑对他们来说更是稀罕玩意儿,他们不屑也懒得学,有电脑的也顶多是收发一下邮件。但他们喜欢打听,热衷传言,对口头消息兴趣盎然,各种信息在他们中间不胫而走。

几年来,尽管“过来人”一再告诫新人不要贸然而入,但很多人依然将这儿视为艺术家走出国门的重要窗口,于是怀着各种梦想纷至沓来。有人想发财,有人想借光,也有人渴望乡村的宁静氛围。但无论怎样,他们选择了宋庄,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平静而危险的生存方式。这里不是“世外桃源”,他们必须想办法将作品变成银子,否则就无法生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