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品价格整体走势 2010-09-28 09:56: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安群 点击:
也许更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是,宋庄“画家村”更像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一个聚集着众多所谓的“先锋艺术家”,却残存着旧时代的速度、节奏与气息的“文化怪圈”。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选择了宋庄,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平静而危险的生存方式……

整个交换的过程充满了个人的挣扎,也使他们作为艺术家的高贵荡然无存。于是许多人大发牢骚,并想办法出国。因为在国外,艺术家可以通过基金会支持自己的创作,生存压力相对国内要小得多。

 

在圆明园后期,画家们的收入便拉开了档次。到了宋庄,他们的的分化和重组就更加明显。于是有了富人,但更多的还是穷人。他们为了成功,仍然心甘情愿地表演着“飞蛾扑火”的悲壮一幕。而这里,也被赋予了如同磁场般的巨大魔力,不断诱惑着“村外”的艺术家步入其中难以自拔。

 

小堡村的真实故事

 

在宋庄的“画家村”中,小堡村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这恐怕和这儿是形成最早,而且居住着不少很有才华的艺术家,并在某一时期“盛产”出方力钧、刘炜、岳敏君等一批成功的艺术家不无关系。

 

不久前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记者和摄影师来到小堡村,并“驻扎”了几天,发现这儿的确是一个充满了“煽情”和“动感”的村落,而且隐藏着许许多多真实和感人的故事。

 

最早来的艺术家为这个村子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出资安路灯、修马路等。目前小堡村的画家已近40个,这些人里什么人都有,除了潜心作画的,还有不少属于“另类”画家。有的画家卖画不成,便弃画从商,在村里开起了酒店,墙上挂满了自己的作品,画家们经常以此为“聚点”,吃饭、聊天,笑声朗朗;有的画家特会生活,闲暇之余在院里种满了花草蔬菜,还养了很多家禽,小日子过得诗情画意;还有的画家很会经营,属于“场面”上的人,朋友也多,能轻松为自己的活动拉来赞助……

 

还有更神的,娶了个“洋太太”,自己也入了外籍,经常飞往欧洲为“村民”搞些“涉外活动”,是这儿公认的“外交家”,大家都戏称他“荷兰人”。此“神人”现在基本不做画,以收藏灯具为乐,欧式风格的家里摆满了古董,像个博物馆,令人叹为观止。

 

但更多的还是为生存而奔波的“穷画家”。他们住着租来的房子,家里也没怎么装修过。有人因为贫寒,行为就越发“乖张”。传说某人在大冬天骑辆破摩托车,沿着乡间小路来回行驶,嘴里还不住地呼喊着……也有人特怕孤独,曾频繁托人介绍女朋友。据说某画家“心特好”,为了和刚认识的女朋友保持联系,便把身上仅有的一件值钱东西——BP机给了这个女孩,谁知女孩从此“黄鹤一去不返”,呼死不回。

 

这里还有女画家,极少,可谓凤毛麟角。来时都是单身,但没过多久就被男画家“俘虏”了。有画家吓唬记者,“要是早两年,你们都不敢来,这儿的人见了女孩都跟‘狼’似的。”

 

和宋庄其他“画家村”的“村民”一样,这儿的画家也同样缺乏家庭观念,离婚、未婚、同居的大有人在。他们也同样表现出对先锋艺术的热爱和对新鲜、刺激、自由事物的挚爱,但许多人的思想中又充满了偏执与狂躁。有画家开玩笑地说,千万别爱上艺术家,这儿的人,全有“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