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当代艺术品拍卖 单笔成交价格分布 2010-09-28 09:56: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安群 点击:
也许更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的是,宋庄“画家村”更像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一个聚集着众多所谓的“先锋艺术家”,却残存着旧时代的速度、节奏与气息的“文化怪圈”。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选择了宋庄,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平静而危险的生存方式……

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周旋于画廊老板、艺术赞助商和批评家之间,并不停地出没于各种先锋艺术展、艺术事件及活动。这里面的故事,用一位画家的话来说,“可以写一本书。”于是便有了一段顺口溜,是画家们自己编的,颇为写实,又充满了自嘲:

 

卖不掉油画怎么办,画点行画试试看;

 

画了行画还不行,拉帮结伙试试看;

 

拉帮结伙还不行,找个批评家试试看;

 

找了批评家还不行,找个观念试试看;

 

找了观念还不行,找个洋妞试试看;

 

找了洋妞还不行,傍个富婆吃软饭……

 

目前,他们的贫富分化已日趋明显。村里已有了富人区,富有者早已名扬海外,一幅画能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他们住着“大耗子”(Townhouse),开着进口车,享受着同行们的尊重与敬佩。差点的,隔三差五也有作品脱手,万把块钱时有进帐。而最穷的却几年卖不出一幅画,日子过得比贫农强不了多少,有些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据说知名画家鹿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了,说到自己的窘迫时,竟忍不住失声痛哭。有人于是逃走了,去城里“练摊儿”,甚至当了和尚。 但更多的人却不愿舍弃“艺术家”的头衔,更不愿结束自己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在这个特殊的小社会里,他们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朋友圈,彼此知根知底,谁也不用拿腔作势。喝点酒后,他们常会“忆苦思甜”,说在圆明园那会儿,画家比现在还窘迫,大多蓬头垢面,每天最盼望两种人来,一是画商,二就是记者,记者一来,他们就能蹭顿饭了。

 

“画家村”人物

 

“怪才”王强:画“怪”人也“怪”

 

王强最讨厌别人说他“怪”。但在这个圈里,他绝对被视为一个“怪才”。据说他总是不按常规的逻辑去创作,而是搞出一些令人惊叹并难以言说的作品。他创作出一系列不同于传统“架上绘画”的作品,被称为物理绘画。比如他在衣服内侧绘制出不同动作的无肖像裸体,用颠覆衣服与身体固有关系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性与爱情的关系:在“爱,是不能忘记”的神话面前,性可能被丑化了。但在性被公开讨论的时候,也许爱情却被遮蔽了……

 

在记者看来,王强的“怪”似乎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采访时,他会突然拿出一个遥控小汽车让记者玩,或者说着说着,又会唐突地冒出一句:“你该剪剪指甲了。”让人哭笑不得。

 

采访伊始,记者按照惯例想先“热热身”,问了一些所谓的题外话,王强像没睡醒似的,无精打采地嘟囔着:“不知道。”随后又突然来了精神,一面端茶,一面摇头,“真是奇怪,来了这么多奇怪的人,问了这么多奇怪的问题……”他硕大而圆润的脑袋摆得像拨浪鼓,晃得记者直发晕。当记者问“你对‘学院派’是怎么看”时,他咧嘴一乐,“好,总算问了一个‘正经问题’。”

 

不过,好在之后的交谈还算“正常”。这位“怪才”一高兴,又透露了不少他的“光辉历史”。他曾考了5年大学,之前做过很多营生,摆过摊、打过小工……1991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为了落户口找了份首钢的工作。“那会儿,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被开除”。当然,还没等开除,他便急不可耐地辞了工作,带着“不知道”的梦想让自己融入了“先锋艺术家”的行列,并逐渐在“圈里”独树一帜。几年来,他离婚、再婚,现和太太、小孩住在京城的家里。小堡村的家则更像他的工作室。

 

到了傍晚,已被“折磨”了近一天的王强实在受不了了,匆匆来到厨房,说要做饭。这时的他不仅“怪味”尽退,还显示出“家常”男人的精干,不一会便鼓弄出一桌子可口菜肴,人也变得极为客气、谦和,再一次让记者难以适应,他说这是有教养的表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