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雕塑的意念空间
古典主义从形象入手,它要拷贝形象;现代主义则从材料入手,把材料当作雕塑的基本方法。隋建国在创作中十分重视材料的运用,他说,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感受是艺术语言发展的基础。雕塑没有固定的材料,且不受限制,有很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此外,不同雕塑材料可形成一种张力,从而增强了空间突破的力度。
隋建国告诉记者,对雕塑空间语言的观察研究,可以发现雕塑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与绘画不同,雕塑由于占有三度(长、宽、高)空间,因此也被叫做“空间艺术”、“触觉艺术”。雕塑的自在空间是雕塑的本质属性,要将雕塑的空间语言展现到极致,就要使雕塑空间的虚与实、动与静达到尽可能的完美。而在作者、作品及观者三者的意念碰撞中,则能营造出雕塑的意念空间,这主要源于雕塑作品的内涵引发、观者的精神共鸣、雕塑创作者的思维走向。
隋建国透露,他近期关注的焦点正是雕塑概念中更为广阔的层面,即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如空间存在与我们感知它的方式、感知的时间过程相关,也与感知者的文化与社会习性相关。记者获悉,2010年9月,他将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一个关于空间感受的雕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