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家园 2010-10-27 17:04:03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文/李静、王文佳 摄/覃斯波 点击:
曾创出中国油画拍卖纪录的画家刘小东在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绘制了新作《出北川》。而刘小东和他的创作过程则成了导演王小帅的短片《等待》中的一个镜头。地震后的北川成为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交汇点。

刘小东在北川老县城写

 

刚到北川时,刘小东被这座废墟中的县城震惊了。“看到那些成堆的水泥瓦砾,才知道地震时真是无法救人,能活下来的都是幸运者。”

 

在刘小东的设想里,《出北川》至少要有一个典型的人物,才足以构筑这件作品的精神内涵。负责拍摄纪录片的助手佟卫军在取景时结识了小赖。小赖成为画中的一个人物,更是纪录片中的主角。

 

“5.12”地震当天,在绵阳读护士学校的女孩子小赖和同学闹别扭,跑出了学校。她一边走在大街上,一边给同学发短信。就在一瞬间,刚和她发短信的同学全被埋在了地震废墟中。小赖为同学悲痛,也惦念自己在北川的家人。她和十几名幸存者搭伴,踏上了大地震之后回家寻找亲人的路。

 

地震改变了北川的自然风貌,更改变了北川人的生活。一位去县城卖粮食的农民抱怨说,他要在9 点半赶上船,接近12 点才能到乡镇。除了卖掉粮食换成种子之外,还要买日常需要的油盐酱醋,但他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又得赶回去坐船了。下了船还要走山路,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了。更让他觉得心疼的是,坐船要16块,而地震前坐汽车只要两三块钱。卖的粮食减去路费,所剩不多了。

 

在佟卫军拍摄的纪录片里,第一天就出现在画面中的一条黄狗瘦得皮包骨头,肋骨根根可见。这些原本被养在北川居民家的狗,在地震中也成为无家可归的野狗。刘小东总会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废墟上的那些狗。十多天后,那条黄狗就胖了一圈,并成为刘小东画作中的一名角色。

 

王小帅在北川只呆了三四天。在用半年时间筹备的《等待》这件作品中,刘小东在北川画画只是二三十个场景中的一个。刘小东和王小帅都觉得,这一个镜头足以实现两个人和两件作品的交汇。

 

5月底,画完最后一笔,参与此次创作的人们向北川废墟道别。“向北川遇难的灵魂道别,愿他们安息,但愿我们的到来没有打搅你们。”刘小东在日记中这样写。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