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短片《等待》与刘小东的《出北川》、《入太湖》共同在2010 上海双年展上展出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挺远的
W:好的作品就是通过细节呈现给人思考的空间。你的这组作品包括两幅画,一幅是《出北川》,一幅是《入太湖》。在《出北川》中,画面中出现了坐在三轮车里的7 个小女孩,而在《入太湖》里,主角则是坐在船上的几个小男孩。
L:这两张画都跟“水”和“灾难”有关,北川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我们要好好考虑的问题,太湖前几年的污染也很严重,虽然现在治理得不错,但仍然有各种隐患。“水”跟隐患的关联较大,这两张画都和水有关。地震中的堰塞湖,这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太湖也许是在人为的污染下造成的另一种景观,我是用“水”这个灾难性的概念把两边联系起来。这两张作品原来的设想有“童男童女”的味道,中国古代有“西门豹治水”的故事,是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很恐怖的寓言,在河水泛滥时往里扔童男童女,所以有远古对水的畏惧,我也想以此为基础,画一些童男童女在灾难面前的表现。
W:不管是《出北川》还是《入太湖》,更多的意义来自人的生动,青春在新的自然面前的感动。给人新自然,新生命的一种感觉。
L:对于灾难的想法,我们之间不太探讨,只要有一个交汇点就够了,这个交汇点使我们的作品更有联系。根据我的初步设想,你的团队挑选了我后来画画的地点,他们能力很强,这种合作很有意思,我没有的能力你们有。而你的《等待》这部片子,北川只是几十个场景中的一个,不一定非要拿灾难本身说事儿。
W:我不觉得一个艺术家和北川或者其他重大灾难结合的作品就变得有意义,一点都不觉得。艺术家的抉择在于选择怎么做。比如,地震之后很多人抱着摄影机就去了,还有人马上宣布拍电影。但我觉得隔了久一点,会有更远的距离和更冷静的思考。我在北川只呆了三天,整体感觉当地的人还是比较乐观的。
L:虽然是这样,地震对于他们心理上的影响依然很大。画面上的七个小女孩中,有一个叫做小赖,是小坝乡卫生院的护士。小赖在地震的时候正在绵阳上护士学校,突然就地震了,她的同学全死了,就她一个人活着。她的家离北川还有很远的路,地震后没有交通,她就组织了十几个人往家走,寻找自己的亲人。她的经历是那种很典型的巨大灾难后寻找自己家人的故事。在路上,有一座山头下面住着几户人家,小赖看见地上躺着个人。她那时饿了,就摘枇杷吃,看那人躺着以为是受伤了,想把枇杷给他吃,发现他脸上叮了很多蚊子不动,才知道这个人已经死去了。小赖还算比较幸运,她的父母很安全,但他们家有几十位在北川的亲戚都过世了。我画画的地方,离她姨家只有三十米,对面就是他舅舅的住址。她有几个姨在市场卖菜的,全部被泥石流掩埋了,卖菜的棚子还在。跟小赖谈的时候,她没有哭,只是怀念她的亲人,她的阿姨们对她也特别好,放假时会去她们家做客,突然间一切都没了,连一句诀别的话也没有。我拍纪录片的助手和一位当地的医生聊,他的亲戚在山体滑坡时被埋了。他不愿意面对我们的镜头回忆起这些事,只是默默地承受,大部分人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