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扎克曼:当年拍的中国人都变了 2011-01-25 14:25:07 来源:外滩画报 点击:
“中国的变化太快了。建筑很快被建起来,又很快被夷为平地,在人们还没来得及欣赏它、享受它之前,就已经拆掉了。新的建筑又从废墟中被建立起来。”帕特里克-扎克曼说。

很少有人路过时,会特意驻足欣赏这些美轮美奂的效果图,但在扎克曼的图片中,隔着一个精心设定的距离,这些楼盘广告突然变成一种可以以假乱真的城市背景,与广告旁边真实却并不光鲜的街道形成一种奇怪的重叠或衔接,仿佛电影《盗梦空间》中天才女孩艾里阿德妮制造出的梦境。

 

拍摄这些楼盘广告,扎克曼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当路人走过广告画的瞬间,就是扎克曼想要的画面。在《城市的伪装》中,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夜幕中,垂着头走过被制作得夜景辉煌的高楼广告,或两个扛着随便捆扎好的棉被的外来务工者,走过仿佛未来世界般的新楼盘广告,都会让人产生一种虚实莫辨的幻境感。

 

“然而我拍到的所有行人,没有一个人的眼光,是被这些广告吸引的。他们都漠视地走过,对这些被设计过的、属于未来的城市视而不见。”扎克曼指着照片中的人对记者说。

 

《城市的伪装》,是扎克曼大约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的一个项目,在连州摄影展上出现,并不是这组摄影作品的第一次展示。在国外,扎克曼的这组作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很多人通过这组照片,对中国快速的发展,有了新的看法;而在连州展出之后,也有人在网上这样评论,“城市的繁华也正像一张海报一样,一撕就能撕得下来”。

 

而对扎克曼本人来说,巨大的地产广告也让他有一些别样的感触。当他在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时,满眼看到的都是那些用油漆刷在墙面的标语,或横跨街道的条幅。他还特意翻出一张黑白老照片,那是在温州的某条街上,一条横幅出现在照片最醒目的位置:“严禁毛蚶上市,严防肝炎传播”;此外他也知道更早些年的“革命宣传画”。在扎克曼看来,这些张贴物的形式是一样的,然而岁月流逝,张贴画里的内容已经完全不同。

 

“以视觉术语而言,这些广告图像大量出现,使得现实和未来的界限变得模糊。在现实和虚拟之间,传播着一种信念转变和权力平衡的社会理念。人们仍然记得‘文革’时期的巨幅宣传图像,但这早已被一个无所不在的信仰所替代,一个实实在在纯粹的物质力量,即市场经济。”在《城市的伪装》前言中,扎克曼写下了这些句子。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