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的“拿来主义”:首批中青年海外研修调查 2011-02-16 14:52:34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段泽林、李雪钦、周永 点击:
每年一批学术与创作中坚,每人一个重大选题。首批成果即将公布面世。这个工程是如何创立、如何实施的?美术家们在海外研修中“拿来”了些什么东西?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中国当代雕塑除了从古代雕塑、石窟造像、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外,主要是在接受法国和苏联的雕塑传统上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后者,大体量、精准的写实曾一度成为中国雕塑创作与教育的重点。曾在俄罗斯留学7年,并长期留意俄罗斯前卫艺术的陈科,利用此次海外研修的机会完成了多年的夙愿——集中研究了20世纪初的俄罗斯雕塑。

 

“我所在的中央美院雕塑系,属于西方教学体系,是留学法国、苏联的老先生延续下来的传统。在此次研修回来之后,我在教学中针对现在学生状况做了一些调整。因为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学生对艺术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管是前卫艺术还是学院派艺术。在中国当下,面对日趋商业化的趋势,学生的想法和对艺术的理解都比较复杂,学院在这时期更应该发挥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对艺术传统的传承,更应该是交流平台的搭建,将传统、实验容纳其中,在学术层面对艺术进行深入探讨。”陈科在比较研究了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前卫艺术在通过与欧洲频繁交流的大背景下雕塑创作的走向后,对自己的研究与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现在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书的崔冬晖,于2007年在中央美院成立了室内地铁设计小组,此后一直承接地铁公共区的室内设计,譬如奥运支线、机场线、大兴线、15号线等。“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感觉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地铁也发展很快。作为地铁公共区设计教学和具体参与项目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去轨道交通发达的地方全面地了解、梳理一下。同时由于我在东京大学读的研究生,跟之前的导师交流之后,就选择了日本轨道交通站内设计方法和艺术语言这个海外研修课题。”崔冬晖说。而这个研修的直接成果就是最近开通的北京15号地铁线。据崔冬晖介绍,这是一个中式传统元素和现代相结合的项目,我们借鉴了日本一些旅游城市,如奈良、京都的成功经验,将红色、斗拱等中国古建筑的传统元素应用到15号线的设计中。“另外,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一直做产、学、研结合的探讨,地铁项目都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具体到这次海外研修项目,我把在日本调研的结果、内容跟师生进行沟通,由他们来做方案,直接应用到当前的教学和实践中。”崔冬晖表示。

 

“其实,海外研修中每一个具体的研修课题都可以跟全国各个美术研究机构合作,继续做出更加深入与全面的分析。也就是说,研修人员的研修与成果只是一个引子或是一个灯塔,它要引出的是一连串的思考和成果,也只有这样如水波泛起涟漪的方式,才能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清谈。”吴长江说。

 

就在今年1月份,2011年度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申请公告已经发布。包括欧美当代艺术思潮及理论现状调研、国外传统经典展览机制个案研究、拉丁美洲当代美术研究、绘画作品(卷轴画、油画、壁画等)的保存与修复、墨西哥美术家及拉美现当代壁画研究等多个选题有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美术家申报选择。“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获得国家支持,也是国家赋予研修人员的一份荣誉。作为得到资助的研修人员应该认清自身使命,将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结合自己的创作与理论实践,真正起到为中国美术未来建言献策的作用。而这批带着使命走出去的美术家,或将为中国美术‘十二五’时期的长远布局与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吴长江畅想着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未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