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通过16:9的窗口寻找记忆和生活的片段 2011-03-05 09:36:50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作者:采编/郝科 点击:
《16:9》仅仅是一个展览的标题,严格讲它不是一个主题,甚至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一种观察事务的方式,一个视角。不管是“16:9”还是“4:3”的荧幕,仅仅是承载我记忆的一种载体之一。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是相对比较直观的一种视觉模式,并不存在矛盾。

张晓刚 《无法衡量》 不锈钢板、玻璃钢、油彩、银色签字笔、丙烯 140 x 220 cm

 

记者:我感觉您一直试图在用艺术的方式来留驻许多记忆的片段,而这种留驻又是在与失忆的对抗中来完成的,“记忆与失忆”纠缠的矛盾让您的作品始终流露出一种明显的伤感气质,对此您怎么看?

 

张晓刚:即将被“失忆”的东西,又被“记忆”回来,总是会有些感伤,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能够被“记忆”起来的东西,又是值得伤感的。在“失忆与记忆“的矛盾中生存,正式我们今日某种无法逃避的无奈,同时,对于我来说,“失忆与记忆”矛盾也是我常常思考和想去表达的一个角度。

 

记者:“16:9”是一种现在很流行的视觉模式,一提到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宽屏电视、数字电影等当代的影像概念,您认为自己的记忆与这种工业化的视觉模式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什么矛盾呢?

 

张晓刚:《16:9》仅仅是一个展览的标题,严格讲它不是一个主题,甚至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一种观察事务的方式,一个视角。不管是“16:9”还是“4:3”的荧幕,仅仅是承载我记忆的一种载体之一。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是相对比较直观的一种视觉模式,并不存在矛盾。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