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通过16:9的窗口寻找记忆和生活的片段 2011-03-05 09:36:50 来源:《东方艺术大家》 作者:采编/郝科 点击:
《16:9》仅仅是一个展览的标题,严格讲它不是一个主题,甚至不是一个观念,而是一种观察事务的方式,一个视角。不管是“16:9”还是“4:3”的荧幕,仅仅是承载我记忆的一种载体之一。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是相对比较直观的一种视觉模式,并不存在矛盾。

记者:您这次在钢板上创作的作品,结合了浮雕和绘画的形式,同时钢板本身的反射作用也将观众的形象融入到了作品之中,您在创作这组作品的时候是怎样考虑的呢?

 

张晓刚:这组作品材质上的“冷酷”感与反射出人们的温暖感形成的反差特别吸引我。

 

记者:您的《车窗》系列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硬板座位和红色的小桌等形象已成为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旅行概念的一种直觉化的理解方式,同时您又在作品中将乘火车旅行时固有的喧嚣感抹去了,窗外变换的风景和寂静的车厢将浓重的怀旧情绪从先前作品中常见的室内场景引向了记忆中的旅途,对此您怎么看?

 

张晓刚:“车窗”是我非常熟悉而又喜爱的某种感觉,它使人觉得自己始终在途中,并且永远是一个旁观者。但在这里我不希望与车窗仅仅是一个“里和外”的概念。甚至不希望强调它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所以我把“窗外”的景象一是清晰化了;二是意象化了。在这个“窗口”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真实的风景,而是某些记忆和生活的片段,看到的是你心中所存放着的那些碎片。这些残缺的图像或文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得时间和一些事件、物体、记忆等相关联了起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但又是不确切的,飘移的,甚至是虚幻的。

 


【编辑:李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