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摄时与人物的距离,得足以让他们伸手抚摸我、或是给我一巴掌。”——约翰-范-德-库肯(Johan van der Keuken)
伯努阿-德尔沃(Benoit Dervaux)时常引用的荷兰导演范-德-库肯的这句话,也与他自己的影像美学不谋而合。看过达内(Dardenne)兄弟导演的《儿子》(Le Fils,2002)的观众,或许都会清楚记得影片开头那段令人窒息的长镜头跟拍,镜头几乎是紧贴着疾走的人物的后颈。这一镜头,以及自1996年《诺言》(La Promesse)至今达内兄弟的所有影片,都由伯努阿-德尔沃掌镜,其中便包括了两次嘎纳金棕榈获奖作品——《罗塞塔》(Rosetta,1999)与《孩子》(L’Enfant,2005)。
与达内兄弟一样来自比利时列日地区的伯努阿,并不介意人们称之为“达内兄弟的金牌摄影师”,而鲜为人知的是,身为纪录片作者的他同样创作了几部丝毫不逊色的纪录影片,甚至将自己的影像美学深深地带入了达内兄弟的剧情片中,相得益彰。让后者二度获得嘎纳肯定的《孩子》,从题材到风格都让人想起伯努阿的纪录片处女作、完成于1996年的《吉吉、莫妮卡与比安卡》(Gigi, Monica... et Bianca);而当年也正是在为这部纪录片做制片人时,达内兄弟发现了伯努阿杰出的影像敏感,从而邀请他成为自己的摄影师。
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作为CIFA(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与比利时Nova Cinema联合策划的“比利时当代纪录影展”(Doc.be)的一部分,伯努阿的两部纪录片在北京、澳门、昆明、上海与苏州几地作了巡回展映,中国观众首次有机会深入认识他的影像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