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为诫
讨论学术著作的学风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是件不识时务的事情。因为在学术被机械量化的大环境下,大家对抄袭、剽窃这种逾越道德底线的本应人人喊打的学术丑闻已经是见怪不怪。笔者所在的美术史研究领域,也早已不是净土。为课题结项和职称评定为目的,假、大、空的著作和论文泛滥成灾,有如在城市中垃圾遍地,已经很难呼吸到一口清新的空气。本应难得糊涂,但因最近在一本书中发现的学风问题严重至令人难以置信,笔者基于对最基本学术道德底线的维护,有些话不得不说。
这是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的《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是“美术院校人文素质系列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刘金库主编,叶春辉、王希著。刘金库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导师为薛永年先生。
本书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序列号:TJYS08-022。初看书名,很吸引人。但接下来只是粗略翻阅,便感觉到书中问题丛生,不堪卒读。可以认为,这是一本学风问题非常严重的著作,非但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即便在整个学术领域,此书中显露的学术不端都是非常典型的。
此书的学风问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此书的真实作者存疑。书封面、扉页和版权页都注明“丛书主编刘金库,本册著者叶春辉、王希”。按出版惯例,应在正文前先有丛书主编撰写的丛书前言。本书正文前是一篇题为《思维定式决定论》的“导论”,无作者署名。经笔者查阅,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文化发展论坛”的网站上有一篇署名刘金库的文章《错位与弥合──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汇报》,网址为http:///%C1%F5%BD%F0%BF%E2.html。该文与本书“导论”有若干雷同之处,至少包括:第一段与“导论”第1页第一段几乎完全相同,第七、八两段与“导论”第3页第三段和第4页第二段完全相同,倒数第三段与“导论”第4页第三段完全相同,两则注释完全相同。如此推论,似乎“导论”作者应为刘金库,但为何又不按出版惯例在题目下署名呢?此举令人生疑。刘金库既作为丛书主编和“导论”作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有兼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一书真正作者的嫌疑。他的文章《错位与弥合──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汇报》文中所谈所谓“三次历史性大错位”问题与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完全相同,且一些具体文字与本书正文完全相同,如本书第1页、第3页第四段、第70页第一段、第81页第三段、第82页第一段、第83页第三、四、五段,第86页第五段。
又查,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发现,在《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52页发表的刘金库所作《八十年后再看徐悲鸿、徐志摩的“二徐之辩”》一文的内容,完全来自本书第一章第四节“在‘国统区’徐悲鸿、徐志摩的‘二徐之辩’”。
再查,在艺术国际网站刘金库的个人博客文集中,明确标明章节的《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部分内容赫赫在目,共有16篇文章与书中完全相同。网址为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s/ljk。
以上证据即便不能完全说明《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的真正作者是谁,也能指出此书编者和著者之间署名的暧昧,其幕后也许存有某种假学术之名的交易。
(二)此书存在非常严重的抄袭行为。笔者通读《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之后,很多地方似曾相识,经与其他资料及网络比对,发现其通篇存在明显的抄袭、拼凑痕迹,多至不胜枚举。以下略举几例。
1.此书中大凡涉及史实,如艺术家个案分析,大都来自网络复制,其中以百度百科等资料查询性网站为主。
如第139页谈及岭南画派:
这种新的文化精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革命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产生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时代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在区别于旧国画流派的主要特征;
(三)兼容精神,这是“岭南画派”的艺术主张,是革新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不断发展的动力。
这四种精神是互相联系的,它构成了“岭南画派”相当完整的体系,也是这一画派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革命精神是“岭南画派”的思想基础。这种革命精神,又是和“岭南画派”创始人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倾向分不开的。时代精神,“岭南画派”在题材内容上大胆革新,也是这一画派能够永葆青春的原因。兼容精神,也就是“折衷中外,融合古今”,这是“岭南画派”最重要的主张,是它的艺术原则,也是 “岭南画派”革新的途径。创新精神,这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岭南画派”历久不衰的奥秘。只有创新,它才有生命力,而创新体身既是目标,也是这个画派发展的动力。
又如第116页谈及关山月:
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绘画革新的灵魂。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 ”不断发展的秘诀。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