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人之为人的责任感 2011-07-05 17:45: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桃浦大楼”的影响在后面会很明显,它对每个人的影响,包括对这个地区,甚至对北京的艺术家们多多少少会有影响。因为它是个事情,人家已经这样去做了,你可以不认同它,但是它已经是个事实,也会成为一个历史,它不是那么没有用的,它是很有用的。

周啸虎

 

问:但是更开放会不会导致模糊?

 

答:模糊才有可能性。清晰是个什么概念?清晰是它有一个很明确的对象做比对,现在我们把这个标准抽掉了,那肯定是模糊的。因为以前是有标准的,这样是好展览,那样是好作品,所以它很清晰。那个标准还存在,但是我们现在对那个标准怀疑了。

 

问:艺术家为什么要来做“桃浦大楼”这样一个东西?

 

答:在上海当代艺术的历史里,始终有一个线索就是艺术家自治。这种工作方法是上海艺术家一直在延续的方法,现在还保持着,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活力,这是上海这个模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艺术家在上海做了很多重要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你每次在一个活动之后往前看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人都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来的。也许桃浦大楼做完了,明年我们又会做什么呢?或者说作为一个集体性的策展、集体性的探索,又会做什么呢?这些都是建立在前面的经验上。

 

问:这种形式会不会导致就是:只要我参加进去就可以了,只要我加入这个形式就可以了,其他可以不考虑?

 

答:参与是有不同层面的,你仅仅是一个组织上的参与,你参加了这个活动,那是不够的。而更深度的参与是,我们共同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批判,然后有个推进,这是更深层次的参与。

 

问:那么请各位谈谈自己参与的作品,有什么推进?

 

答:周啸虎:大家都有一个思想准备了,就是:我在这肯定要犯错误的。假如说不犯错误,正确的话,那肯定是重复过去的做法,比如到哪个地方做个展览,在正确的地方做一个正确的作品。但是在这里,我会要求自己试图不要那么去做了,也会开放的去做自己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到现在我心里还没底,但是我似乎感觉到它有可能性。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大概会在碰撞当中也许会产生出来,也许没有。所以这对我来说还是蛮刺激的。我想可能“桃浦大楼”也有这种性质。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
石青:我是这样想,我这个项目可能开个头,然后在过程中不断加入别的因素,把它变成一个集体项目或者别人来做的一个项目,我不想把这个作品自己一直做下去。我这个项目后面可能变成一个群展,变成一个别的什么展览,都有可能。不保持一个很惯性的东西吧。但是具体的方案我也没有定,甚至做什么我都不知道。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