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的原因很复杂 2011-08-04 09:32:4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超 点击:
今天的商业时代是不鼓励转型的,因为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对过去符号的一种背叛。目前当代艺术的困难是面对过度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市场只是认一个符号、一个品牌,那其实跟商业的生产变得一模一样,这种转型会给艺术家带来巨大的风险。但我想真正的艺术家是不在乎这个东西的,

“现在画廊和艺术家变成一种"一夜情"的关系”

 

99艺术网:前段时间在新浪微博上艺术圈的神秘人物阿特姐姐和皮力的一段争论,大致意思是卡通一代被商业化是否愚蠢,如果从今天我们讨论的语境来看这个问题,年轻一代,包括卡通一代,当他们的作品得不到市场或者是学术认可的时候,该怎么办?转型还是坚持?

 

张小涛:皮力说的也是一个规律,是当代艺术制度的一个规律,任何艺术潮流都是先从反叛再成为经典,然后进入美术馆,被经典化、主流化、商业化,这是一个美术史的规律,不只是卡通的问题。在西方,一开始有很多人觉得“行为艺术”惊世骇俗的用尸体是前卫的,但最后还是为了进博物馆和市场。难道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市场好就不转,不好就要转吗?这容易显得比较狭隘,而且太机会主义。转型与否不只是卡通的问题,而是中国所有艺术家都面临的问题,卡通本身没有问题,只要艺术家表达的是真正热爱的东西,只要表达的是独特的语言。艺术家就应该像梁绍基养蚕那样,几十年如一日,把观念的艺术做得很日常,做得深厚、绵延,有一个自身视觉和文化逻辑的系统,这类的艺术家太少了。

 

今天的艺术市场成为一个很大的主导力量,它能够篡改学术话语,给艺术家定位和排名。但今天的藏家大多还是看拍卖数据,而不关心艺术家的画廊销售情况,这些都是极其不光彩的事,艺术家的真正价值存在于在艺术史的结构中。

 

99艺术网:现在还有一个词叫“造星”,朱其和伍劲各有一篇关于艺术家成长瓶颈文章,伍劲的观点是艺术家需要资本营销,要以村上隆、达明安•赫斯特这样的艺术家为榜样,而朱其的观点是现在年轻人艺术家应该多接受人文和历史的熏陶,艺术经纪人不应该只注重收割艺术家的成果,而不注重学术建树。关于“造星”您是怎么看的?

 

张小涛:过渡的商业化炒作,有些画廊推的艺术家几乎完全就是拍卖数据举出来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今天的艺术家需要好的画廊来推广,但关键是现在的画廊和艺术家变成一种“一夜情”的关系,买卖和投资几乎是一夜情式的开放,真正热爱艺术的藏家并不多。如果是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管是否金融危机,他们都会买作品,但是当真正金融危机的时候,买作品的是西方藏家,中国藏家几乎全面停了,根本没有真正的国内藏家。

 

今天的艺术市场体系还是没有建立起来,像画廊、学术、媒体、博物馆、艺术史研究、拍卖等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艺术家走到一定的程度大多会感到艰难,这与当代艺术机制有关系。有的艺术家想表达自己有多学术,但是拍卖几次就被颠覆掉了,这是很尴尬的事。有的艺术家什么展览也不参加,什么工作也不做,但是一拍卖就有人举五、六百万,这种艺术家就是拍卖举出来的。关键是现在所有人都相信拍卖,所有人都不相信学术,所有人都相信买作品要参考拍卖价,无论高低,不相信画廊价,这是一个事实。这可能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内部或者核心的问题,虽然学术标准和人文修养都积累了,但是这个体系还是没有建立起来,因为这些“珍珠”串不成线,而且商业在屏蔽学术。

 

村上隆这种方法适合我们吗?肯定不适合,张晓刚也不是村上隆似的方法出来的,他也是学术在先,最后才有商业来推。我不认可靠拍卖推出来的艺术家,因为历史会检验,可能今天他们在拍场上占优势,但真正学术上留得住的艺术家迟早会显现出来,并且会有好的机构会持续的推广。关键是现在中国没有好的画廊,西方也不接招,尴尬的是什么?可能艺术家自己会觉得沉沦、悲观,但还是要做作品、做展览,就像当初没有艺术市场那样。商业化是回避不了的,全球化艺术市场的改变,对今天的艺术家是一个全方位的改变,当评价一个艺术家的时候,商业因素几乎占50%,这非常明显,但也是今天大家都改变不了的一个事实。我们只是想要规范这种市场,要让它专业化、制度化,拍卖不要抢画廊的事,不要一拍卖就从艺术家这里取作品,通过画廊去推广和传播才是真正长远的。为什么会有今天中国艺术市场的乱象,这和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画廊、收藏家体系有关系,而且更多的是从炒家的角度来做的,这是目前很多艺术家的尴尬。炒家要保50年代出生的成功艺术家,再抓年轻的卡通一代,最后把六十年末和七零年代初的艺术家们屏蔽掉,这些都是拍卖市场上公开的秘密。

 

我觉得这些都会过去,市场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当做一种策略,真正好的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传世,但是前提是要遇到好的机构,能够相互比较健康地去推广和传播,而不是像开发性质的、击鼓传花一样推把艺术家上去。为什么今天真正的藏家少?因为艺术品还是处于一种商业交换的链条上,天津文教所把艺术品变成股票,艺术品成为新的诱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