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涛:“试错”是艺术家的基本工作方法! 2011-08-04 09:32:4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超 点击:
今天的商业时代是不鼓励转型的,因为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对过去符号的一种背叛。目前当代艺术的困难是面对过度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市场只是认一个符号、一个品牌,那其实跟商业的生产变得一模一样,这种转型会给艺术家带来巨大的风险。但我想真正的艺术家是不在乎这个东西的,

“艺术家成为一个CEO,这是在应对一种全球化的艺术市场”

 

99艺术网:目前新媒体艺术家普遍都有自己的团队,听说您的团队是在外地?

 

张小涛:在重庆。以前我的团队大概有50个人,但我这次做萨迦只用了七、八个人,因为以前的团队还是有很多商业化的东西,有很多是做商业动画的,带进来一些习气特别不好改,对于这些艺术家应该越来越挑剔和严格。那个动画团队和我做《迷雾》有关系,《迷雾》做了两年,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萨迦》这个片子我做得更精一些,核心的助手就只是几个人,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一个是金融危机怕花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东西需要收敛、控制,这比突破、一味地往前更重要。

 

99艺术网:团队平时都为您做哪些工作?

 

张小涛:现在是“萨迦”最后合成阶段,团队都已经快崩溃了。他们分别负责声音、剪辑、建模、贴图、动画脚本、分镜头、合成、剪辑等,我是导演,整体是一个班子,都有不同的分工。

 

99艺术网:前几年艺术家可能只是带几个助手,现在艺术家都开始使用团队这种新的概念、新的方式来创造艺术,您觉得这意味着什么?是不是也是一种转型的方式?

 

张小涛:巫鸿先生也这样问过张洹,张洹在上海有一个工厂,他的这个团队也有很多人,有很多助手帮助他画画,商业的模式特别明显。艺术大生产的模式与观念艺术的区别在哪里呢?艺术家成为一个CEO,成为一个品牌,国外艺术家的像村上隆、杰夫•昆斯、达明•赫斯特也有这种操作方法,可能这是代表资本和全球化的市场对艺术家的一种要求,他们是在应对一种全球化的艺术市场。像我们做动画的,必须要靠团队,没有团队做不了,因为每一个系统都涉及到科技、知识和管理,这都不是一个人能够串起来的工作。艺术家和商业结合是一种必然,尤其是那些很有名的艺术家,商业只是工具,关键是要看艺术家要如何整合这些元素,能否把金钱作为“养料”并做出有力度的作品来。


【编辑:李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