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2011-09-06 16:56:11 来源: 新浪收藏 作者:高士明 点击: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那并不遥远的远方的物品与消息。我们观看无数“被目击 的”事件,仿佛在观看事件本身,浑然忘却了那只是媒体制造的景观。新闻、戏 剧和游戏之间的分界线日趋模糊,现实正演变成影响我们的诸多影像之一。

日常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想象力挑战着艺术创造的神话。网络媒体、虚拟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 了一系列全新的激情与生存经验,超级现实、架空历史、“第二人生”....。。这一切逐渐组织起一个新的经 验“主体”,建构起一个替代性的生活世界。讨论多元和差异,早已不止于种族、文化、性别、阶级...... 不再是这些一望可知的身份区隔。网络生存、远程监控、实时技术早已改变了我们的身份体验,多元化的 生存处境不仅体现为形形色色的族群 - 文化差异,而且是指在每个个体生命中都存在着的多重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现场。在今天,“异质生存”不止于“生存在他者中间”,而且还是落实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差异 化生存”,是个体内部的思想实验和生存实验,是朝向陌生领域的一次次进军。

 

“第二人生”究竟复制了什么?是生活逻辑还是生活形式?我们的生活与它是什么关系?是观众席与舞台 吗?是一盘棋与另一盘棋吗?“第二人生”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一部分,还是某种“可能世界”?在“第二人生” 所表征着的超级现实中,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意味着什么?我们曾无数次感叹生活比艺术更有活力,更 有想象力,更荒诞,更不可思议。在这个被媒介不断延伸、加补的世界中,现实呈现为多重现实;在网络 生存的多重现实时代,多元与差异都已经内在化了,可能世界 也变得触手可及。兰波的“生活在别处”、 布洛赫的“白日梦”、超现实主义者的“另类世界”、“超验体验”....。。艺术曾经许诺的一切,在今天都可以通过虚拟技术、网络空间轻而易举地获得。那么,艺术家对于现实的超越意味着什么?

 

本文写于 2004 年 8 月,初刊于《影像生存:2004 年上海双年展》图录,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年 9 月。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 策展人 / 批评家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