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2012-02-10 11:02:02 来源:新华社 点击:
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看”。

“有的艺术品交易就像击鼓传花,花落谁家将是惨败的一家”

 

记者: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范迪安: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建立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和氛围,让艺术品价格有序增长。现在有的艺术品的价格像坐上直升机,不能支持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再加上假画造伪,多种原因让艺术品市场要么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让人失去信心。有的艺术品交易就像击鼓传花,花落谁家将是惨败的一家。要特别警惕艺术品交易变成投资游戏。

 

另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和监管。艺术品市场固然特殊,但它也不能违背市场发展规律。大家要达成共识,一起来反思。现在的市场有点火上加油,可能会旺盛一段,但不持久。要防止崩盘。起伏衰落一点可以接受,但如果崩盘了,再去修复就非常难。每个有良知的人,应该为市场的良性发展思考。

 

“艺术品拍卖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这会让艺术家悬在空中”

 

记者:为什么说艺术品价格不能增长过快?

 

范迪安:艺术品拍卖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特别是对于在世的艺术家,这会让艺术家悬在空中,形成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一年卖不了几张画,也许突然有一天,市场兴趣点转移了,会一落千丈。最好的方式,就是价格稳定增长,让大家认可作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预测谁的作品奇货可居。价格过快增长,还容易让大家聚焦在少数艺术家身上,聚焦在少数几种风格上,潜移默化影响画家的观念,导致艺术市场上的品种越来越少。

 

中央要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的是要让老百姓在艺术消费上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有更丰富的选择对象,有更便捷的选择方式,这无疑是有益处的。但如果艺术品拍卖市场变成少数人的游戏场,那就不利于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记者:但是现在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还不够高,比如齐白石的大量作品和毕加索的作品相差上千万欧元,事实上,我们的作品不比西方差。

 

范迪安:中国艺术市场和国际的成熟市场相比,还差一大步。国际艺术品市场,有很大的因素是由文化传播在推动。毕加索不只在欧美国家,在另外很多国家都有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观念还比较淡薄,影响力远远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世界对20世纪以来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化了解不足,我们介绍得也不够,至少是推动力不够,所以在市场上也反映出来。

 

“国际上对中国古典的美术很尊重,但对当代美术的认知很不够”

 

记者:中国美术的国际形象到底怎样?

 

范迪安:总体来说,国际上对中国古典的美术很尊重,它已经进入西方主流的认知空间里去了,但他们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认知很不够。在西方的艺术博物馆里,现当代的中国艺术品极少,有的只是按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收藏的东西。我们在国外一些知名美术馆办展览的机会还不多,国际公众对中国美术的实际状况的认知还远不够广泛,可以说存在很大的文化逆差。另一方面,我们采取的措施还远不够得力,我们投入的力量也还远远不足,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是不相称的。所以中央提出要加大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力度,我觉得问题抓得非常到位,接下来关键是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仅靠在国内炒作几把,把大师们的画提到几千万或者上亿,就认为有了文化影响力,这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向西方介绍中国现代文化和民族艺术大师。就像日本上世纪70年代,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的综合力量来推介日本的重要艺术家,让东山魁夷、平山郁夫等几座“山”走向世界。

 

“我们要走出去,但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

 

记者:文化输出应该做了很多年了,艺术推广不在其中?

 

范迪安:这方面工作,我们才刚刚开始做。在世界范围内,了解中国20世纪大师的人数还是很有限。文化传播没到位,你就想获得市场,是很难的。如果我们讲在商言商,把艺术品当做商品来看待的话,那你在国际上的吆喝还没到位,商品怎么可能卖个好价钱?所以,我们的市场面临多重任务,对内要建立机制、达成共识,对外要加大推广、造成影响,这样才能够内外都开花,持久绽放。

 

走出去,关键是要走到人家的主平台上去。有的展览只是走进国外的边缘空间,开幕式很热闹,但第二天没几个人去看了,那是收不到好效果的。这就像外国画家来中国搞展览,人民日报没有报道,新华每日电讯和央视也没有报道,主流人群谁也不会知道你在办展览。我们在世界上办的美术展览总量不少,政府的、民间的,但有影响力的还不够多,很多展览在开幕式过后门可罗雀。

 

“要加强文化的判断。我们在国际上所展示的文化内容,还不足以体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

 

记者:加大走出去的力度,看来不仅仅是加大资金投入的问题。

 

范迪安:不只是加强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强文化的判断。有自己观察的视角,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在国际上所展示的文化内容,还不足以体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从国家建设到老百姓的生活,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非常丰富、非常活跃,但在“走出去”的项目中,还远没有充分反映。

 

记者:如何加强文化的判断?

 

范迪安:要有理性的批判意识,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设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说西方在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这个方面它不断地调节,不断地反省的结果。当然,它也不断地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甚至有新的危机,但它总是力图能够通过理性的自我反省,来调节社会文化心理。

 

“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艺术博物馆”

 

记者:你说过“一座城市要有一座美术馆”,那么,美术馆对于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

 

范迪安: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说过,美术馆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美术馆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美术馆通常叫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浓缩了一个国家在艺术创作上的精华,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产物,一个民族文明历史的视觉呈现。1793年,卢浮宫的王室收藏变成公众共享,那边废除国王制,这边向民众打开大门,它很有象征意义。我们到一个国家去,想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艺术博物馆。

 

美术馆能够及时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关键是能够形成丰富的馆藏,能够变成固定的陈列来反映一个地区美术的发展状况,让人们在审美文化上有一个去处。

 

这些年,全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很活跃。比如浙江、江苏都建了新馆,许多省市如山东、福建也将建馆,除了公立美术馆外,还涌现出许多民营美术馆,我们可以很高兴地说,现在迎来了美术馆的时代。

 

记者:国内美术馆的发展是不是也存在不平衡问题?

 

范迪安:相比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美术馆的发展相对滞后,以往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展览馆。一是总量比较少,有些省会城市还没有美术馆,新疆、西藏、青海都没有。二是设施薄弱,主要是藏品积累不够。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