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美术馆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 2012-02-10 11:02:02 来源:新华社 点击:
一下午的采访,范迪安馆长几次说到美术馆的展览,“你们没去看看展览?”“我们的展览还是挺好看的”;采访结束时,他看了下时间,“你看你看,展厅都关门了,你们本来可以看看展览的”;我们离开前,他又叮嘱“以后有好的书法美术展览,一定要来看看”。

“让老百姓体会到我是国家的主人,我能享用国家的文化设施”

 

记者:近些年,中国美术馆做了哪些努力来迎接“美术馆时代”?

 

范迪安:一是打造展览精品,中国美术馆每年都有大型展览。比如前些年的“敦煌艺术大展”、“新中国美术六十年”,“国际新媒体大展”,2011年的“捐赠作品大展”、“建党九十周年大展”等等,通过不同类型的展览满足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二是免费开放和立体式的公共服务。以前17岁以下、60岁以上、农民工、特殊群体免票,从2011年开始,全面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不仅减免了一二十块钱,而且能让老百姓体会到我是国家的主人,我能享用国家的文化设施。

 

记者:免费后,展览和服务水平会不会下降?

 

范迪安:这也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不仅要免费,还要让观众看到好东西,要享受好的服务。比如说,我们培养了百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在一些重要展览中为观众导览。同时还常年举办公益的学术讲座,尤其是请艺术家在展厅里和观众直接交流等等。

 

“美术馆还处在观众培育期,公众还没养成去美术馆的习惯”

 

记者:免费以后,观众是不是增多了?

 

范迪安:2011年美术馆的参观人次超过100万,比上年增加了30多万。而且免费后,家庭观众增多。以往,比较多的还是专业观众和美术爱好者。以前人们爱把美术馆当成一个景点,去过一次就不去了。免费开放后家庭观众和年轻观众多了,观众结构发生了变化。但美术馆还处在观众培育期,公众还没养成去美术馆的习惯,这与西方还有差距。所以我们要提高综合服务,要导览,要让艺术家跟公众见面,这也是美术馆和其他展览场地的区别。

 

记者:您前边提到,美术馆关键是要形成丰富馆藏,在这方面有什么动作?

 

范迪安:这是我要说的第三点,就是增加收藏。中国美术馆现在的藏品超过10万件,馆藏在国内美术馆是最多的。许多老艺术家将自己的代表作捐赠给国家,这些年就接受了华君武、吴冠中、吴作人、周令钊等50多位艺术家的捐赠,接受各类作品达到7000多件,价值不可估量。这为今后长期提供公共服务积累了资源。

 

“北京不在乎拥有一座卢浮宫,关键是要不断丰富文化设施的结构”

 

记者:听说中国美术馆的新馆正在筹建中?

 

范迪安:对,新馆正在设计方案的国际竞标中,地址选在鸟巢附近,十三万平方米,规模上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它旁边还有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学中心,共同形成奥林匹克功能区的国家文化设施区。回望20世纪,最重要的综合博物馆群是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包括了航天馆、美术馆等。展望21世纪,北京要面向世界展示新的文化建筑群。

 

记者:提起巴黎,很多人会想到卢浮宫,提到伦敦会想到大英博物馆,但提起北京,似乎缺少类似的公共艺术设施,您认为呢?

 

范迪安:其实我们应该能看到:北京的公共艺术设施在不断地丰富着结构。北京不在乎拥有一座像卢浮宫那样的文化设施,关键是要不断丰富文化设施的结构,我们既有故宫,也有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还有中国美术馆,等等。

 

“美术馆已是美术界的四大系统之一”

 

记者:我记得您说过,美术馆已成为美术界的四大系统之一?

 

范迪安:对,美术馆是美术界的四大系统之一。

 

这四个系统包括:一是美术教育系统,以美术院校为代表,主要是出人才,过去的十多年有很大变化,现在变成综合学科,增加了设计艺术。二是美协系统,联络组织艺术家进行创作,出作品。三是画院系统,很具备中国特色,有一批专职画家,来进行创作和研究。第四就是美术馆系统,以往比较弱,这些年得到长足发展。大家注意到,这是一个好的平台,对内可以推出好的作品,对外可以进行国际交流。比如,中国美术馆搞过印象派画展、俄罗斯艺术300年、美国艺术300年等,同时在世界各国推出中国艺术,仅2011年就在国外举办了8个展览。如果各个系统也就是国家的文化事业单位都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能够形成一个从人才培养、创作生产到展示推广的业态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当然,也可以加上美术出版系统。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