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尔文献展】“看不见”的艺术品也能永存? 2012-08-04 09:56:35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邑兰 点击:
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的视觉作品《变化》没有出现在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参展目录内,但却成为文献展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如果你想看《变化》,那就做好什么也看不见和受惊吓的准备。”本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提诺·赛格尔作品

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展品《草之叶》,由《生活》杂志剪图、长茎草、木头等材料粘合。

赛格尔的作品《变化》与其它展品不同,既不存在于参展目录内,也不被允许做任何形式的记录。

 

大型装置才是艺术?

 

德国艺术家提诺·赛格尔的视觉作品《变化》没有出现在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参展目录内,连一张照片也没有。但却成为文献展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如果你想看《变化》,那就做好什么也看不见和受惊吓的准备。”本届卡塞尔文献展艺术总监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变化》表演现场位于卡塞尔文献展主展厅之一,豪森城市酒店内一间小黑屋里,每天循环表演十场。由于场地限制,每次表演只允许25位观众进入。因为想看的人太多,小黑屋外常常会排起长龙,一直绵延到酒店外的大街上。

 

起初,观众走进小黑屋,伸手不见五指。渐渐地,屋内开始响起身体在地面摩挲引起的窸窸窣窣声。有人陆续站起来了。一群少年的声音唱起和声,伴随着歌声,有人旋转、有人弹跳、有人舞蹈、有人窃窃私语。

 

歌声戛然而止。从屋顶射下一束束微亮的光束。猛一睁眼,25位少年一对一地面对着观众,他们面色惨白,面无表情,继续歌唱。等你想要认清他们的脸时,光束又被抽走了,少年与歌声也随之消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赛格尔今年36岁,巴卡捷夫觉得他是一个“怪人”。他从不坐飞机,即使从欧洲到美国,横跨大西洋的漫长航程,也只乘船。其间,他关掉手机,不上网,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也是本届卡塞尔文献展中惟一拒绝为他和他的作品拍片、添加文字说明的人。观众想看《变化》,只能在现场。

 

没有实体、没有记录、瞬间艺术,是赛格尔作品的标签——他称之为“情境场景”,表演只通过语言、肢体动作、互动来表现,不借助任何道具。即便进行作品交易,赛格尔也是拒绝“物质”出场的——没有书面合同、收据,在律师、公证人见证下,完全依靠口头约定。赛格尔直接和买家面谈,要求他的作品必须由通过授权经过训练和合作的人来实施;作品展出期间,不能使用任何手段记录,也不允许产生任何衍生品;如果买家要转售作品,必须和新买家一样签订口头合同。买家买到的不是一件具体作品,只有表演权,他们需要自己寻找演员表演。即便这样苛刻的条件,赛格尔“情境场景”表演权的市场价格却已高达2.5万至7万欧元。

 

“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即便在艺术界,一些肤浅的看法也认为大型装置才是美。我偏让展厅什么装置都没有,只有表演。我希望人们用听觉、感官和记忆去感知存在于一个情境中的行为和场景。”赛格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相关阅读】

 

俞可:卡塞尔文献展仍然有一种坚持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打出翻身仗

卡塞尔文献展进程过半 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为何本届卡塞尔文献展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展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