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在当下中国语境中讨论四川美院中国画系的艺术走向 2012-11-12 13:30:03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张强
其实,我们今日在视觉艺术层面上的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无法脱离开对于人类已有经验的理性判断。也就是说,当下的艺术创作,已经远远不是在古典艺术情景之中的个人化的情感表现、观念表达与理念的传达,而是切实地成为一种在人类视觉史领域之中的选择行为。

《现代国画形态》(5)

第一章 现代中国画观念与形式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 “中国画”概念的产出与西画的导入

第二节 中国画的观念逻辑

第三节 中国画的形式逻辑

(1)“点”、“线”关系

(2)形式演绎逻辑

(3)重叠皴法与制作的逻辑转换

(4)书写及表现的逻辑

第二章 现代中国画的范围与艺术家概念

第一节 现代中国画的涵义与研究范围

第二节 现代思潮的涌入

第三节 林风眠

第三章观念先行与理论分辨

第一节两种观念与两种形态 

第二节刘国松

第三节 平面化的形式与观念

第四章 文人画的新感觉

第一节讽喻与趣味

第二节遁世离俗 

第五章 荒蛮与飘逸

第一节浑雄的意味

第二节缥缈的涵义

第六章 水墨话语 

第一节水墨:表现.情绪.语言

第二节水墨:肌理.样式.符号

第三节水墨:形态.感觉.意象

第七章 彩墨与语言 

第一节工笔重彩

第二节表现性重彩

第三节墨与彩

第八章 从抽象水墨形式到观念的提升 

第一节书写性水墨 

第二节水墨图式 

第三节观念水墨

结 语 观念背景与理论设置 

…………

由此可见,在“视境”的概念设置与意义阐说上,以及我们同时对于“现代国画形态”系统建立中,也可以看到一种在当代文化语境和艺术学门类独立之后所提示的主张,这就是深度篡集之下的视境的谋取。

因为它不仅仅曾经是笔者以往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在环顾了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这个群体之后的特征提示。更是进一步在对于当下艺术前沿问题思考之后的注定结果。

七、在“视境”之中的个人化深度篡集

无疑,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学术背景建立在一种当代性之上,从某种意义上,四川美院国画系对于传统的笔墨系统、诗意境界系统、文人修养系统、书法形式系统,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距离。一方面这是因为艺术家本身的敏感所致,另一方面也与生活在一个草莽化的区域文化有关,同时,更是自觉地将个体投身于当代文化的体验有关。

即使按照一种传统血脉关系而言,巴蜀之地是孕育了张大千、陈子庄、石鲁等一流大家的地方,然而,稍一深究,就会发现这些艺术家在中国现代国画艺术史上,分别体现出攸关全球视野的表现力、孤诣的狂狷、疯癫的革命性。除了巴蜀地区得江山之助的自然涵养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培育,在这一点是,以上三位大家对于传统的态度可见一斑:那就是唯我是用,唯创是用,唯时代是用。

生活在今日的四川美院国画系的艺术家群体,则显见出其独立于传统,独立于当代,独立于图像背景,独立于人文热情,以对于中国画这个概念的特殊理解,建构了属于个人的艺术面目,他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重新建立的言说系统以非中国画笔墨、宣纸材料绘制的纯粹中国画笔墨、宣纸效果的画面,本身就显见出对于书法笔法、宣纸墨法的一种意外经验。四川美院中国画系的这个类型的绘画,我称之为对于中国画的重新言说。因为这些画面从墨法韵味、金石气息上是艺术视觉性,而非意味性的。它清除了意境的层次,巧妙地转嫁到视幻觉之上。也就是说,有关中国画的表达手段、表现力量,不是一种简单的效果
模拟,而是媒材转换之后的自然呈现(6)

改写的中国画将绘画置身于一种动态的影像效果之中,或者说对于摄影复制性地挪用,同时又在非中国画工具系统来表现中国画的渲染晕化的可能性,这就构成了对于中国的一种“改写”。改写的中国画,更加远离意境系统,其对于当下生活场景的关注与热情,也注定了其对于历史文化系统的隔绝。

时空镶嵌以中国民间绘画之中的道观壁画风格,来瞩目于当下生活的细节,这里的时空错置与经验的翻新意识是明确的。这里对于中国画的一种类型的演习,来保持对于经典文人传统的距离感,从而也与诗意境界保持一种天然的疏离性。时间感被纯化为一种视觉的流动性,不再是一种历史深度的驻足与考掘。所以,我称之为是一种时空中的视觉镶嵌。

时空配置以中国画历史之中,最具时间感的典型罗汉造型,将当下最具粗鄙生活感的苦脚力、艳女郎进行重新的配置,其中带来的时间眩晕感和视觉的穿梭感同样强烈。于是,这种时空重新配置的绘画,也成为对“视境”实践的重要案例。

风格的符号化将中国画的表现放纵到一种极致——极致到已经非中国画传统的锥形毛笔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于是,其符号化的特征也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它已经脱离了风格的范畴,其强烈的可识别性带来了其别样的视觉效果。

…………

其实,毋庸我们再行例证陈设,从整体的材料的综合性、色彩的冲击性、视觉语言凸显性、笔墨的非历史性、诗意境界背景的镂空性,都可以看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绘画特征,显见在深度地篡集之中。

这个篡集集中地体现在时间感、空间感、笔墨感、图像感,以及历史维度、视觉维度、当代维度的重新配置与任意地篡改。

当然,这个篡集的手段在逐渐逼近一种方法论的层面时,其视境谋取的主体意志也日渐彰显。

(本文发表于《谋取视境——四川美院中国画系作品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1版)

注释:

(1)参见张强著《视觉文化:从艺术经验到学科体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参见《美术学在中国》载《张强文集/卷一/第三部分/学科·究探》重庆出版社2010年1月版

(3)参见张强著“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丛书”(《书法文化:形态描述与经典图释》、《现代主义书法论纲》、《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踪迹学:艺术的文化穿越》)重庆出版社2006-2007版

(4)张强著《中国绘画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版

(5)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2月版

(6)参见张强著《中国画:重新言说中……》载《张强文集/卷三/第二部分/个案批评》重庆出版2010年1月版

2012-11-03午夜于重庆虎溪泓月丘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