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澜社艺术家:未被挖掘的艺术市场金矿 2013-01-21 10:17:57 来源:中国拍卖
提起民国老油画,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徐悲鸿和林风眠等艺术大师,但除了这些人,还有很多画家被遗忘、被忽视,而决澜社就是其中的一个。决澜社以庞薰琹、倪贻德和王济远为代表,他们的创作促进了国人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也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丘堤

丘堤

丘堤:市场关注不足收藏起点略高

丘堤是决澜社唯一的女画家。她在日本学习装饰艺术,1933年参加决澜社第二届画展时展出了作品《花》,因为作品中表现的是对比强烈的绿花红叶,一边被当时的画报大登特登,一边又引发众多舆论异议。尽管如此,这幅作品还是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有人站出来为她辩解,“不管花草中有没有绿花红叶的一种,但画面上为了装饰的效果,即使改变了自然的色彩也是无妨的。因为那幅画,完全倾向于装饰风的”。她也因此而得到了唯一的“决澜社奖”,并成为决澜社的一名社员。

作为决澜社唯一的女画家,丘堤作品的市场表现也不同于决澜社其他男性画家。截止到2012年12月13日,她的作品上拍19件,成交14件,总成交额974万,成交率73.68%。比较可知,丘堤作品上拍量与成交量均低于倪贻德,但其作品的总成交额、成交率和作品单价均高于倪贻德。而这与其作品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市场推广是分不开的。根据雅昌艺术网的不完全统计,1999年,其作品成交1件即《月季与漆盒》,该作品最终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2万的价格成交,可谓是“一鸣惊人”。之后的三年里,其作品没有出现在拍场中。直到2002年,其作品再次出现,但表现却延续了三年前的稳定,上拍5件仅流拍一件,成交价格均保持在20万元以上。2003年,其作品上拍2件,成交1件,《男孩肖像》最终以41.8万元的价格成交,较以前的最高成交价格有大幅提升。2004年,其作品上拍2件并全部成交,《静物》和《双雉》在中国嘉德春拍和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分别以46.2万元和47.8万港币的价格成交。2005年-2007年,表现平平。成交量均为1件,价格也不是太理想,均未突破20万。之后,其作品又在市场中消失了三年的时间。2011年,其作品上拍3件,成交2件,其中《静物》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30万的价格成交,这是她第一件过百万的作品。2012年,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其作品《平湖秋月》最终以530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再次打破上一年创造的个人拍卖纪录。整体来看,在其成交的14件作品中,在香港和台湾地区成交的有6件,占总量的42.9%。其中过百万的2件,20万-50万元的9件,不足10万元的仅有3件。可见,丘堤的作品虽然在市场关注度上不及庞薰琹和倪贻德,但在市场认可度和收藏起点上却不输于他们。如果普通艺术收藏者有心的话,可以在深入了解其艺术历程与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找准时机,瞄好对象,果断入手。

后记

决澜社除了前文提到的十位基本成员外,参与到决澜社活动与画展中的艺术家数量众多,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未正式加入,比如陈澄波、梁白波、曹志良、邓云梯、傅雷、李仲生、关良、梁锡鸿等。可以看出,决澜社在当时吸引了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派画家,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应该说,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与徐悲鸿、林风眠等画家相比,尽管目前市场对决澜社的关注度与认可度尚浅,他们的作品上拍量和成交量不高,总成交额与作品单价也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可以相信,随着学术界对决澜社等现代主义画会的不断研究与发掘,其学术意义和艺术价值都会逐步受到藏家和市场的肯定,届时其作品的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出现大幅提升。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