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肖评谭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2013-02-19 14:32:40 来源:cafa.com.cn 作者:CAFA info
画面中互相转换的“圆形”一时在空间里一时在空间外,如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在不殆的周行中,无中生有,“又复归于无物”。这个“无”,作为万物之本,可称为谭平艺术的本体。而每次站在谭平的版画面前,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来自画面内部的生命力。

这些自由漂浮的“圆形”,在大面积的黑色中上下游走,愈加纯粹的白色线条仿佛携带着画沙剖玉的笔力任情恣性。在沉静的黑色中,想象它们默默低语,聚拢又散开,带着碰撞的速度感,沉入静默的中心。

画面中互相转换的“圆形”一时在空间里一时在空间外,如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在不殆的周行中,无中生有,“又复归于无物”。这个“无”,作为万物之本,可称为谭平艺术的本体。而每次站在谭平的版画面前,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来自画面内部的生命力,游弋的白色圈点不确定何时浮出黑色纸面,白色线条最细微的边缘似乎消失于画面的外沿,成为“得意”时清澈的语言,源于静默,“也穿透静默”。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

当我们面对这些尺幅不大的木板画作品时,可以很轻易地深入画面内部的黑色空间,随着白色线条丰富的律动感受谭平运刀木刻时的节奏。刻刀行走在木板上带来质感的微小差异,对白色空间边阔形状造成极其细微与敏感的变化,在对于刻刀的运动速度与刀法变化极强的掌控力下,谭平的线条具有书法的空间结构。

版画的刀工表达可以考验一个版画家能力的高低,这和书法家对于把笔是否得法可以从“笔力”中看出是一样的道理。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提到“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笔力即是书法家将自身的力通过笔毫注入字中,字中有力,作品就仿佛有了魂魄,明朝解缙说他直到见到古人真迹的时候,才终于明白什么是“用笔之法,书之精神”。这个时候我们再看谭平的版画,这些或者开放或者紧缩的线条在完成自身形态的同时,成为整个画面的骨架与结构中心。

客观世界里,物象本身没有轮廓线,绘画中的线条是画家抽象与想象概括的产物,在中国画里,线条以及笔法一直是独立存在与表达的对象,并且能够直接反映出艺术家的独特面貌。石涛在“一画论”中提到,“一画落纸,众画随之,一理才具,众理附之”,这就是说,对于艺术家而言,线条的每一次盘旋、往复、顿挫、曲折,都是对创作过程中刹那间心境的观照,因此“线条”就不仅是艺术家技法的体现,更寄寓着艺术家的感情与心境,当一个画家与他的作画达到“心手相忘”的境界时,线条的精髓出于不意中被画家“偶然得之”。我们可以想象,谭平因心造境,在刻刀最微小的内部运动中,探索线条外廓的所有可能性,重新解构组织以获得真正的独创性,“由造型而至形而上”。

因此,再次细看谭平的版画,线条在运转收缩中不仅包含着书法的笔意与形势,更凝聚着谭平自身对于生命的体悟,甚至成为谭平画面里生命力的本源。

【相关链接】

中心与周边:谭平艺术的哲学解读

程美信:谭平的1划与朱青生的1唱

谭平:中国美术馆讲述自然的抽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